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人是万物之灵,古代工匠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推动了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红铜又称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度,铸造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入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1%的铅,熔点可降低43度;加入10%的锡,深点可降低73度;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度。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到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到65;加入9%到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到100。另外,加入铜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得到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几个世纪。
    请回答:
    (1)你能说出什么叫青铜器吗?你能否列出青铜器这种合金的原料?
                                                                                                                                
    (2)我国早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的铸造技术?
                                                                                                                                
    (3)你认为下列哪些是这种合金相对于纯铜的优点?
    A.硬度高B.熔点低C.流动性好、便于铸造D.重量轻E.节约成本、工时F.外观美丽
    优点:                                                                      
    (4)古代工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青铜冶铸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今天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人是万物之灵,古代工匠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推动了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红铜又称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度,铸造的器...” 主要考查您对

夏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艺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夏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艺术
青铜:
是指铜与锡的合金,还加入少量的铅。青铜中的铜,系指红铜,质地比较柔软,铸成工具或器具不太适用,而加入锡变成青灰色,所以叫青铜,质地坚硬,制造出来的工具,使用比较合适,制成的器具也相当美观。
商周青铜艺术:


商周饕餮纹拓片:

青铜艺术:
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成都平原——“三星堆” 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人是万物之灵,古代工匠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