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 主要考查您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开辟新航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郑和下西洋
  • 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 开辟新航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多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郑和(1371—1435):

云南人,回族,本姓马。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外洋的一些情况。明军平定云南时他被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立功,明成祖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西洋:

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
(2)中国航海技术的发达
(3)明朝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明初郑和下西洋经过:

(1)时间:1405—1433年(比欧洲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次数:7次。
(3)规模:
A.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B.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C.人数:每次出海2.7万-2.8万人
(4)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明初郑和下西洋与15—16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比较:

1、目的不同点:
新航路开辟是适应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其目的是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即经济目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具体表现为:
(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2)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其影响和后果不同点:
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3、郑和下西洋鲜明的特点:
(1)时间早:前者比后者早半个多世纪;
(2)规模大:郑和船队船多、船大、人多,远远超过后者;
(3)次数多:郑和7次下西洋,是开辟新航路无法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终止原因及启示

1、终止原因:
(1)耗费浩繁,国库枯竭,财政短缺;
(2)朝贡贸易违背经济规律;
(3)明末禁海的闭关政策。
2、启示:
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积极意义:

(1)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广泛的传播了中华文明;
(3)把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古代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开放的态度,和平友好的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郑和下西洋局限性: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不计经济利益,缺乏持久的内在推动力;
(3)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更不具备近代意义。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必要性: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
2、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传统商路受阻——直接原因
3、宗教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
4、社会根源:到亚洲寻找黄金、香料等——经济根源
可能性:
1、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条件
2、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地理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
4、西、葡王室的支持——物质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时间 人物 支持国 国籍 航程 方向 意义
1487 迪亚士 葡萄牙—好望角 第一次开辟新航路
1492 哥伦布 西 西班牙—美洲 西 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1498 达 · 伽马 葡   葡 葡萄牙—印度 开辟了东西方最短航线,首次发现到达印度的航线
1519—1522 麦哲伦等 西 环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西 第一次环球航行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性质 封建性的海外活动 资本主义性质的探险活动
经费来源 国家财政支付 私人筹资
目的 显示明朝的国威(政治) 去寻找贵重金属(经济)
扮演角色 友好使者 殖民者扮
过程 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船的吨位大,远达非洲东海岸 具探险性质的小规模航海,完成了环球航行过程
意义 促进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 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结果 贡赐贸易,不计成本,实行海禁 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活动蒸蒸日上
不同的原因 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1、地理位置: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有利于他们向海外发展。

2、航海技术: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

3、政治: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

4、宗教信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对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

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新大陆:

新大陆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後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特点:

1、以海上交通为核心;
2、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
3、新航路的开辟以到达东方为目的。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2、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原因。同时,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贸经济繁荣起来;
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与发展;
4、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5、新航路的开辟给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据《明史》记载,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