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的事务?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所在地区是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的? 元朝为管理台湾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朝政府又是如何加强对材料一涉及的那个民族及所在地区的管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广东省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 主要考查您对

唐与吐蕃的关系

民族融合的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府的设立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唐与吐蕃的关系
  • 民族融合的发展
  •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府的设立
  •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唐蕃会盟碑:
又称“长庆会盟碑”,于长庆三年(823年)在拉萨建立。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势力,进入9世纪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因此,吐蕃的赞普不断到唐朝请求会盟,结缔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先后在唐都长安和吐蕃国都逻些举行。盟文强调双方要“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永远友好相处。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门前,这是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了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唐时期吐蕃全图:
 


松赞干布和唐蕃关系:
大量史料说明,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及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他看到了吐蕃的东、西、南、北四邻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东方唐朝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迄今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所刻藏文中,在叙述了吐蕃王朝开拓疆土、征服邻地之后说:“南方门隅天竺(印度),西方大食,北方突厥、涅麦,均畏服(吐蕃),争相朝贡,俯首听命。”“东方有汉国,地极大海,日出之处,其国君与南面泥婆罗(尼泊尔)等国不同,教善德深。”这些碑文清楚地表明,吐蕃王朝视唐朝与被其畏服的南、西、北方邻国不同,对唐朝特别钦佩重视。正因为如此,从松赞干布开始的几代藏王均采取了主要与唐朝建立亲密关系的行动。
公元7世纪30年代,松赞干布首建奴隶制的吐蕃王国时,正值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唐朝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于整个东方世界以至欧洲都有巨大影响,引起了松赞干布的很大兴趣。松赞干布主动增进与唐朝的往来,大力吸取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他几次派遣大臣向唐皇请婚后,于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唐皇以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经书、经典360卷作为嫁妆,传说还赠给各种宝器、食物以及卜筮典籍300种,识别善恶之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书60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100种,医疗器具6种,医学论著4种,还赠送了大批绸帛、衣物。文成公主以车载释迦牟尼像,以大队骡马驮运唐皇的上述赠品,还带了大批工匠,携带多种谷物种子、牲畜入蕃。松赞干布亲自远道前往黄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沿途藏族地区曾经教过当地藏胞垦田种植、安设水磨、以草制绳索、制作甜食等等。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在拉萨大兴土木,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深受藏民敬爱。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又从汉族地区引进了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中原的农具制造、纺织、制陶、冶金、建筑等生产技术也陆续传到吐蕃。至今,广大藏族人民还能根据先辈的传述,说文成公主曾经在何地教过吐蕃妇女纺织、刺绣等动人的故事。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入蕃代典奏疏。这一切,自然大大提高了吐蕃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唐朝派使入蕃告哀,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致书唐朝司徒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公元704年,藏王尺带珠丹即位,又多次派遣官员到长安向唐朝为藏王请婚。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允以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入蕃,又带去了大量绣花锦缎、多种工技书籍和使用器物、龟兹音乐,还随带了工匠杂技等人员。金城公主入藏不久,唐玄宗即于公元712年登基,开始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之治,唐朝再次出现太平盛世,对吐蕃又有了新的巨大影响。金城公主才华出众,曾经资助南疆于阗等地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汉文典籍。此后,遂有《礼记》、《战国策》等古藏文译本传世。这一切,对于吐蕃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又起了重要作用。
唐蕃之间确实也有过一些战事。但战争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并非罕事。要完全消除战争,只有人类将来进入大同世界才能实现。然而,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是历史的主线和基本内容,这是很清楚的。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实现统一后,虽然实行了等级政策,但是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
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的表现:
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境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通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
3.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对边疆的管辖进一步发展,元朝时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和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元朝出现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
1.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促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 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元朝 统治者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时,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元朝呈现出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所以 虽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在大一统的国家里仍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性质:
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
1.原因: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2.经过和结果: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康熙帝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只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为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流求即今台湾,隋、唐、宋代一直称台湾为流求。
3.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台湾。
4.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台湾,今天台湾的淡水、基隆两城就是郑和命名的。
5.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6.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郑成功收复台湾:


如何评价康熙帝收复台湾:
众所周知,郑成功从荷兰的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而康熙帝收复台湾,于民族大义上来说,是否是正义的呢?
有人说,郑成功尊明抗清,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仅仅是征服明朝的残余而已,于民族大义来说没有正义性。但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一直遵南明的皇帝朱由榔为正统,进行抗清斗争。可见,他没有自立为帝,并且多次推辞了南明政权的封王。可见他一直忠心于汉政权,没有任何独立的意思。但是,后来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然而实际上郑经的政权变成一独立于海外的王国。因此,康熙帝出兵金门,收复台湾,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主完整,因此也是正义的战争。

达赖:
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中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全称为"达赖喇嘛"。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人”的意思。这个称号最初是明代蒙古赠给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尊号。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禅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满清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1)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2.作用:
清朝统治者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领土。

请用史实特点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朝中期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布朱丹,唐蕃“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清朝时期册封达赖和班禅,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
4.1727年,清政府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管理西藏。


金瓶擎签的金瓶: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