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下图示意某国R 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R 河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的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R 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 芒果、葡萄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1) 解释R 河中下游谷地成为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自然条件方面评价,R 河PQ 段的航运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R 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R 河上游与下游河段城市数量等级差异,并分析等级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示意某国R 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R 河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的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河流特征

中心地等级及服务功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 河流特征
  • 中心地等级及服务功能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
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
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
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
b、东侧暖流通过;
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0℃~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走向和
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①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①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②城市的服务范围: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列表比较如下:

③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城市级别不同,其服务范围大小也不同。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小,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往往覆盖了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往往嵌套在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内。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
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不同地理位置决定城市能够形成的服务范围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土地平坦广阔,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注意】

城市等级是按人口规模划分的,我国城市不同等级的人口规模可列表归纳学习,这是了解城市等级体系的前提。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不同。
利用坐标图理解城市不同等级划分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口诀记忆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城市职能的关系: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其含义是: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一个城市的等级体系犹如一个金字塔,塔基是数目众多、规模较小的城市;越向塔尖,城市数目越少,规模越大;到了塔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甚至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等级高,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心地理论:

(1)概念: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系统。
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它比较小的服务范围,它的角上又有6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 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布局。
正六边形的各级城市的布局:在此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的中央,有6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的角上,依次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各级之间构成了相互嵌套的关系。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示意某国R 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