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长江中下游各省区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
    小题2:“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本题信息: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 主要考查您对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热力环流
  •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气压分布大小的判断:

(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种力的不同特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2)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3)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三种作用力的概念、影响与画法:

作用力

概念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画法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只影响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响风速(风力)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大气水平运动三种作用力对比分:


发现相似题
与“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