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信息:2011年0111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 近...” 主要考查您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 垄断组织的出现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小农经济的发展:

1、发展: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及交纳赋税。
(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完全等同。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自然经济强调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是促进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但小农的负担十分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地位: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3、评价:
(1)小农经济的积极性: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消极性: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概念:

明朝中后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其实质是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1、表现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一)产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体现在手工工场即家庭作坊的数量.规模扩大,生产工具与技术更新,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江浙一带(如苏州、松江)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技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二)出现:
1、条件: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纺织业。
3、概况:
(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出现劳动力市场。
(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3)苏州地方出现以丝织业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缓慢发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垄断组织的出现:

1、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一方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所造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以及因采用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竞争的结果。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主观原因:
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2、产生: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评价: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垄断组织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有计划生产,较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生产的无计划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③垄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的目的,既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限制了其他企业同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④控制若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常常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参与到瓜分世界与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行动中,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不可避免地引发战争。


垄断组织的四种形式:

垄断组织的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中的统治形式,不是偶然的,它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产物。垄断组织的形成,对于调节生产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垄断组织是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个人资本积累不能在短时期内创办规模巨大的企业这个矛盾。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大工业迅速增加,新兴工业部门大量出现,这些规模巨大的企业的建立,仅依靠个人资本的积累,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更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且垄断价格的产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涌而出。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而在德国,盛行的是另一种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它是由参加卡特尔的各个独立的企业签订实行垄断的协定。德国的卡特尔1879年已经有14个,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较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已有各种卡特尔近六百个。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和企业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
除了卡特尔和托拉斯之外,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还有辛迪加和康采恩。辛迪加和卡特尔一样,也是同一生产部门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建立的垄断联盟。它与卡特尔不同的是,参加辛迪加的企业签有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因此,参加辛迪加的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在商业上却已失去了独立性。它们的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都按事先协定规定的份额,由辛迪加建立统一的机构来办理。当时,辛迪加在法国最为流行。康采恩是更为复杂的一种垄断形式。它是以一两个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成一个企业集团。核心企业通过收买股票、人事参与和业务控制等办法,把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自
(2)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首先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
(3) 投资者:
官僚、地主、商人
(4)代表性企业: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5)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发昌机器厂:

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初为锻铁作坊,后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至同治十二年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工业企业,称“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制造小火轮、车床等。八十年代称“发昌机器船厂”,俗称“发昌机器厂”,以制造小火轮为主,为当时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中最大的厂家。后因受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陈启沅与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沅是近代中国早期著名的华侨民族资本家。他大约生于1825年,死于1905年。早年,陈启沅在南洋经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他将工厂迁至澳门,改称复和隆丝厂。三年后,得清政府许可。又迁回简村继续经营。


发现相似题
与“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