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商人地位变迁
    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

    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清·董含《三冈识略》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本题信息:2012年上海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商人地位变迁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管子·小匡》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 主要考查您对

重农抑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
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发现相似题
与“商人地位变迁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