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真正能够走出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七八年。真正的救星,大概还是二战,战时的军需真正充分吸收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大量美军出征,又使美国从一般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乃至呆在家里的妇女也被鼓励出来工作。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新政很快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
    B.二战的爆发真正解决消除了经济危机
    C.二战对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D.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文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真正能够走出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七八年。真正的救星,大概还是二战,战时的军需真正充分吸收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 主要考查您对

空前严重的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空前严重的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印度国大党于1929年12月首次提出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开展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惊恐万状的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形成英镑区、美元区、黄金本位区。
(4)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在德国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债务关系。法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英国等美国的其他债务国也效法法国,从而更加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5)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这三个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与一切遭受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评价罗斯福新政:

(1)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当时在美国国内有人把它说成是“极权主义”,也有人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罗斯福的新政当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因为所有政策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根本,即资本主义财产私人占有制本身;“新政”也不是什么极权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新政的每一项重大举措都有立法依据,并无滥用暴力的现象。
(2)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3)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自由企业制度,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创造性地发展了资本主义,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4)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地、大规模地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的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的作用:

(1)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2)有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
(3)“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自食其力,不是白吃救济,还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保护了有自尊心的美国人。
(4)在劳动过程中,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其精神不至于颓废,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以上效果是单纯发放救济款所达不到的。


二次世界大战含义:

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

1、原因:
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
(1)局部:
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2)全面:
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3、影响:
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4、启示:
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
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原因:
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过程:
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放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主要活动:
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4、意义: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发现相似题
与“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真正能够走出萧条,美国人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