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3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陆丹阳(高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 主要考查您对

欧洲共同体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东方巨龙的腾飞

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

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欧洲共同体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东方巨龙的腾飞
  • 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
  • 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欧共体:

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欧洲一体化特点:

1、成员国不断增加;
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

1、循序渐进。共同体从共同开发煤钢资源,发展到实行关税同盟和实行统一的货币,进而到采取相同的外交政策和建立欧洲联盟。这一过程,步步深入,逐渐提高。
2、法国和西德两国发挥重要作用。如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明确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西德总理阿登纳发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等。
3、经济推动欧共体的形成,欧共体的形成又促进经济发展。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启动;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的推动与被推动的机制,贯穿于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中,首先开启这一先河并不断深入发展的当属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注意:欧共体成立后,其发展沿着两条途径展开:“一是组织规模逐渐扩大,二是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交织着向前发展的。”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

(1)历史渊源: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2)现实因素:
A.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成为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西欧国家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不断加强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摆脱美国,独立自主以及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与欧洲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美国与欧洲争夺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都缺乏单独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要保住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有力的影响,联合是唯一的出路。
(3)联合的可能性:
A.战后西欧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为实现欧洲经济的联合提供了经济基础。
B.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加强,使这些面积狭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要求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超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保证。
C.法德两国出于恢复大国地位,摆脱美国控制的共同利益,逐渐排出宿怨,实现和解,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D.西欧各国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没有太大差异,且有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战后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方经济。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实质及其影响:

1、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2、影响:
(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
(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到1986年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区域贸易实体。
(3)欧共体奉行在维护欧洲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后,日本便着手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日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进行“第三次远航”,要成为政治大国。1982年日本首相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7年日本政府又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
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治大国以保护和巩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80年代出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中,不失时机地跻身于几个政治大国之列,以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使之从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使日本成为支配世界的强者之一。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调整内政外交,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
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10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日本首先把升级换代下来的产品大量地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向东盟地区输出资本,促使东亚地区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实现连锁调整,形成了日本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品,东盟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加强了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日本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它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部分。1991年,日本开发援助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美国(94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其中60%用于亚洲。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1987年1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除1976年三木内阁制定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使日本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日本遵循“质量建军”的原则,发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空威慑性的防卫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突破宪法规定不能向国外派兵的限制,向波斯湾派出3艘扫雷艇,后来又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防务上,日本正由“专守防卫”向“海外防卫”转变,武器装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有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日本已成功发射多种火箭,拥有制造核武器的钚和技术,这些都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实力基础。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
首先,日本十分重视加强美日欧三边关系。日本领导层认为,美日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2/3,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就能保障世界未来的和平和繁荣。
其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与东亚和中东的关系。同时,日本以金钱为外交手段,以取得政治效应。
①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
②为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日本制定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94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这必然会触动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进而导致严重的斗争。如何正视过去的历史,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使美国和亚洲国家相信日本壮大不是养虎遗患。这些比较敏感的重大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恰当处理,就会使日本丧失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因此,日本要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还要走较长的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史实: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影响:

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经济崛起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截至2012年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的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从1961年形成的不结盟运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反殖,进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2、愈益重视和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
3、不结盟运动队伍不断扩大,并在组织上走向制度化。


不结盟运动成立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3、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不结盟运动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以国家名义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

1、一切参加国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2、它应该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它不应当使本国卷入大国冲突的军事集团并成为它们的成员国;
4、它不应当同任何一个大国签订双边协定,建立带有军事性质的联盟;
5、它不允许大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中国经济振兴过程:

(1)1949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3)1957——1966年,遇到挫折,但也有发展 
(4)文革十年,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损失 
(5)1978年以后,实现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振兴表现:

 (1)综合国力增强 
(2)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发展,进出口、科教文卫发展 
(3)2007年,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体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在世界政治舞台起着重要作用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新中国的崛起:



和平和动荡并存特点:

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

动荡因素:
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
和平因素:
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和平和动荡并存原因:

①新旧矛盾的冲突;
②美国霸权主义等。

和平和动荡并存表现:

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A、巴以冲突;B、波黑战争;C、卢旺达种族屠杀。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A、2003,伊拉克战争;B、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
③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



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主要表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2、具体原因:
(1)欧共体的建立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实力,是帝国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2)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3)20世纪60年代苏联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两国关系走向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4)第三世界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解体的直接原因。

两级格局解体的标志、影响:

标志:苏联解体。
影响: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借机向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介入,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但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
(2)社会主义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如波黑战争、车臣危机等问题。
(4)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仍是争取和平。

当今世界多极化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


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1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
2、经济实力,特别是核心科技越来越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作用。
3、世界整体局势和平稳定,各国都在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力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力位置。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1、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3、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

1、着重掌握
美国“一超”的表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等。
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全力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当今旧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阶段,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发现相似题
与“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