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填空题
    (1)放在衣箱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
    (2)夏天打开冰箱冷藏室的门,出现很多“白气”,这是__________现象。
    (3)秋天晚间“下霜”,这是__________现象。
    (4)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片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现象。
    (5)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_____现象。
    (6)洒过水的地面很快就干了,是__________现象。
    (7)以上6种现象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只填序号)。
    本题信息:2012年期中题物理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凤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放在衣箱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藏室的门,出现很多“白气”,这是__________现象。(3)秋天晚间“下霜”...” 主要考查您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升华的定义及特点

升华现象

凝华现象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 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液化现象、方法及其应用
  • 升华的定义及特点
  • 升华现象
  • 凝华现象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向外放热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法在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运用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一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的图像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图像法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它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例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d,冰的温度是____,状态是____。
 解析:作图时,步骤是先描点再连线;在8~ 16min时,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故其熔点为0℃;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由表知,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为0℃,此时冰已持续熔化了4min,但并未熔化完,故为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2)0℃ (3)8 (4)0℃;固液共存状态

图像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图像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图像 EF段: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定义:
物理学上,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能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溢出液面。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蒸发过程的汽化热叫蒸发热,与温度有关。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相转变为液相。

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生活举例:
电风扇吹流汗的人;电熨斗熨烫衣物;摊开晾晒物品;吹风机吹干头发
蒸发的特点:蒸发只能发生在物体表面;蒸发过程吸收热量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无论在什么温度下,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而成为气体分子,因此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如果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目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如晾衣服时,要晾在有阳光的地方。
(2)液体表面积大小如果液体表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如晒粮食时,要把粮食摊开。
(3)空气流速当从液体飞入空气里的分子和空气分子或其他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中的机会就小,蒸发就快,晾晒衣服时除有阳光、展开衣服外,还要选有风的地方。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利用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变冷,从而达到致冷的目的。夏天往院子里洒水可以使周围充满凉意;从游泳池出来感觉很冷;有的冰箱也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缓慢汽化 剧烈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 (3)都使液体变为气体

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的蒸发:
   控制变量思想:分别控制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及液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的高低、液体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
制酒精的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
解析将衣服放在阳光下,能提高衣服内水的温度,温度高,水蒸发快;摊开衣服是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说明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能加快水的蒸发;酒精比水更容易干,说明酒精蒸发比水快。由此可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除与液体本身有关外,还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高低及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从题中图示可看出,两滴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不同,故图示情况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酒精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相同。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如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等均是利刖了蒸发吸热。
答案【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温度;表面积
猜想二:物质
【设计与进行实验】液体的表面积;温度
【交流与评估】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特点:
液化放热。

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热来完成的。
“白气”
1.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2.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 “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 (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定义: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应用:
物质在升华时吸热,具有致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如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在生活中常有下列两个方面的应用。
(1)人工降雨:将干冰发射到云层附近,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大时,就从空中掉下来.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就形成了雨。

(2)制作舞台烟雾:舞台烟雾也是用干冰升华吸热致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定义:
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特点: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定义: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特点: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名称
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雨 液化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凝华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液化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液化
霜、雪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凝华、熔化、凝固等

发现相似题
与“(1)放在衣箱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