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后闭幕,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但同意“记录”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共同提出的哥本哈根协议。 该协议设定了全球变暖不超过2℃的目标,并重申了富国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 亿美元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2)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经过漫长的讨论后闭幕,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但同意“记录”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 主要考查您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

1、定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

3、影响
(1)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分析: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图示如下:


3、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际排放贸易机制:
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履行机制:
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
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必要性:

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物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我国先后批准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我国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国,与环境署等联合国机构和组织进行了积极合作,积极开拓双边环境合作新领域。


《京都议定书》生效

1、《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
《京都议定书》协议书的规定,30个工业化发达国家将要减少或控制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量化目标
《京都议定书》还使国际碳交易市场成为现实。议定书中的“排放贸易”制度使工业化国家之间可以自行买卖排放额。
2、《京都议定书》的内容:
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宝应减少8%,美国应减少7%,且土6%,俄置斯0%,澳大利亚可以增加排放8%,述岛增加10%。国家间可以互相购买排放指标,也可以以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按一定计算方法抵消。
3、美国为何对《京都议定书》顽固说“不”:
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高,如实施《京都议定书》将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4、《京都议定书》对中国经济影响: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规定第一阶段并不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排放量。
然而,发展中国家要长期免除减排责任并不现实,从长远看《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现时粗放型的资源消盖、生产摸式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都将提出严峻的挑战。
5、我国如何应对《京都议定书》:
发展“循环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境保护相关纪念日

1、国际湿地:2月2日
2、中国植树节:3月12日
3、世界水日:3月22日
4、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6、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7、世界环境日:6月5日
8、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9、中国土地日:6月25日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1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
13、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14、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

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有关研究表明,大气中累积的人为CO2排放的80%来源于发达国家,森林砍伐造成CO2排放中的75%产生于发达国家。目前,人口约占世界24%的发达国家消费着世界能源总量的70%,其CO2排放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60%以上。1998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5%,CO2排放量为54.78亿吨,与1990年的排放量相比增长T 11. 5%0 1997年世界人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为3.97吨,而美国的人均C02排放为20.5吨,是世界人均的5倍多。其它发达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均为12.22吨,而发展中国家人均只有1.95吨,不到发达国家的1/5(下表)。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CO2年排放(吨碳/人)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联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