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部地区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穿过该区;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大部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材料二:中部地区图
    (1)写出中部地区各省区的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找出并画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3)“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对A河段景观的描述,请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图文资料,就中部地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提出两项合理的建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同步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部地区具有承接...”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的行政区划

黄河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徽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的行政区划
  • 黄河
  •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 山西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江西省
  • 安徽省

三级行政区: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
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中国最为重要的城市级别。截至2012年1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4种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共有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中国的直辖市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一样均为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因此行政地位与省相同;但是管辖区域与地级市相同,管辖区、县、自治县等。直辖市往往需要较多的居住人口,且通常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

自治区:

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在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自治地方统称为自治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旗)三级。自治区的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为中国最高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自治区的设置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

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维持香港与澳门的繁荣和稳定。我国的两大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根据地名特点的记忆方法: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海甘陕,港澳内台渝北天。
经济区划分法:
三大经济区
1.东部地区: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辽宁省(辽)、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福建省(闽)、山东省(鲁)、广东省(粤)、海南省(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2.中部地区:山西省(晋)、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安徽省(皖)、江西省(赣)、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共8个省、市、区。
3.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重庆市(渝)、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西藏自治区(藏)、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共12个省、市、区。

大区划分方法:

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区的地理分布的说法,具体如下: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华东(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华中(湖北、湖南、河南)、华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省以下行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台湾)。

我国行政区划的标准:

行政区划 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唯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行政区划因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而不同。
中国行政区划图:

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黄河的优势:
冲积平原 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水能资源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黄河流域图:

黄河流域主要水电站: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公伯峡水电站:青海循化,2006年投入使用。
拉西瓦水电站:青海贵德、贵南两县交界处,尚在建设之中,是黄河干流最大的水电站。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区域划分的方式:
1.行政区划;
2.自然区划;
3.经济区划。


秦岭淮河一线分界线的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0.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1.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3.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分区示意图:

山西省:
简称晋,地处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地区,北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位于黄河东岸与陕西相望,南部以黄河为界与河南相连,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内部地势起伏不平,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0%,丘陵占40.3%,平原和台地面积占19.7%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储量大,埋藏浅,煤质好。

山西煤炭资源运输的线路特点:
1.北通道有大秦、丰沙大、京原三条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55%,除供应京、津、冀地区外,大部分在秦皇岛港运海运,并有一定数量运往东北地区。新建的神木-黄骅铁路也是西煤东运的主要线路,煤炭在黄骅港转海运。
2.中通道有石太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5%,大部分经石德铁路转青岛港海运。
3.南通道有太焦、邯长、侯月和南同蒲铁路,约承担西煤东运总运量的20%,经新菏兖日铁路从日照港转海运。

山西省主要地理信息:
1.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内部地势起伏不平,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0%,丘陵占40.3%,平原和台地面积占19.7%;
2.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3.山西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20种,其中34种矿产位于全国前10,其中炼焦用煤占全国的56.5%,无烟煤占全国的43%,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
4.山西省水资源比较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5 。
5.山西省农业生产独居特色,主要以小杂粮、干鲜果、草食畜和反季节蔬菜作为主要农业产业。山西是我国核桃的主要产地之一。
6.山西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以采矿、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为支柱,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7.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主要疆域,省内遍布各种名胜古迹,著名的有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

山西省近年发展目标规划:
1.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
2.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
3.实现由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图:
 

平遥古城: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省、山东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接陕西省,南临湖北省,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
河南人口问题主要特点:
1.就业压力大;
2.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
3.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主要城市人口对比表:

河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
2.河南省属北亚地带与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其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均与湖北省等亚热带地区类似;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暖温带,降雨量比较少,热量充足,适宜冬小麦、夏玉米等暖温带作物生长。
3.河南省平原面积广阔,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是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
4.河南省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5.河南省交通网络发达,截至2012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80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继续领跑全国。
6.河南省人口众多,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7.河南省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古代中原核心地区,保留了大量名胜古迹,著名的旅游经典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

河南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途径: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加速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实现以工带农;
2.发挥交通网优势,成为全国的交通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区;
3.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打造文化旅游经济;
4.发展教育事业,转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大省。

河南早期人口分布情况:
 

河南平原景观:


湖北省: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或楚。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湖北2010年主要城市水资源对比:

Ⅱ级行政分区

年地表水资源量(毫米)

与上年比较(±%)

与多年平均比较(±%)

武汉市   858.6 129.4 65.7
黄石市 1266.0 87.3 66.3
襄阳市 261.6 7.4 -12.2
荆州市 792.7 77.1 72.1
宜昌市 613.5 24.5 -4.7
十堰市 465.5 30.7 31.2
孝感市 493.7 78.9 19.7
黄冈市 933.7 90.5 44.7
鄂州市 1123.4 142.2 77.3
荆门市 322.4 12.1 -2.4
仙桃市 810.4 74.7 97.8
天门市 561.6 58.1 45.2
潜江市 621.1 71.5 67.8
随州市 344.1 119.0 14.5
咸宁市 1354.0 108.1 66.4
恩施自治州 871.2 33.6 -7.0
神农架林区 527.7 13.8 -20.0
全省 666.5 56.0 23.1

湖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3.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汽车工业走廊,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4.湖北省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符其实的“九省通衢”
5.湖北省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壮丽,著名的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黄石国家公园等。

2010年湖北降水分布情况:


武汉长江大桥:


湖南省:
湖南省因湘江贯穿省境南北,又简称“湘”。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因大部分地域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省主要地理信息:
1.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洞庭湖平原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其是全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3.湖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著称。有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
4..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全省各地。
湖南水力资源分布图:
 

张家界风光: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市之首。


 


江西省主要地理信息:
1.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巨大盆地。
2.江西省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江西地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江西省环境独特,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拥有植物种类4400余类,其中珍惜濒危树种多达110种。
4.江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油料、蔬菜、生猪、蜜桔、淡水鱼类等农业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正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5.江西省景色秀丽,同时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重要景点有庐山、井冈山等。

江西地形图:


庐山风光: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
安徽省主要地理信息:
1.安徽省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巢湖位于中部,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
2.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从北到南的过渡特征,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多杨、槐、桐;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地带,多松、杉、竹。
3.安徽省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
4.安徽省工业发达,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5.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占全省的重要地位,著名的景点有黄山、九华山等。
安徽交通网枢纽:


黄山云海: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