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遒劲伟美、心系革命,他和他的诗词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据此请回答:
    (1)1928年,吸取秋收起义的教训,毛泽东改变了攻打中心城市的的计划,创建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35年10月,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写到:“万里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问这首诗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次重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什么政治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欣闻喜讯后激动地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诗句,请问这个“喜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重庆市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遒劲伟美、心系革命,他和他...” 主要考查您对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的胜利

中共七大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长征的胜利
  • 中共七大
  •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2、过程:
(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历史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事件:
 


井冈山会师(油画):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
(5)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并以其为基点,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2.长征胜利的军事意义:
(1)长征的胜利说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2)长征的胜利说明,只有思想、路线上的团结,才能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
(3)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井冈山时期,中国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随着“左倾”思想占领主导地位,红军在军事斗争中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思想,会议集中地解决了最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从而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会宁会师纪念塔:

 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通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共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毛泽东主持了大会,致开幕词,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完成了三个历史任务:制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它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中共七大召开:
1、召开:1945年初,在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夜,中共七大会在延安召开。
2、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1)政治路线: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统一认识: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3)领导集体:大会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大会通过的党章,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中共在毛泽东旗帜下,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国共进行了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和平谈判,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攻克南京后,三野直插浙江,先后解放了杭州、上海。二野先后解放了九江、南昌。整个渡江战役历时50天,歼敌40余万人,解放了武汉,南京,上海,南昌,杭州等城市120座,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发现相似题
与“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