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 专卖) 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 江苏仪征) ……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3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孙洁红(高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主要考查您对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工商业的管理

宋明理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工商业的管理
  • 宋明理学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代以前的市:
(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
(2)受官府严格控制
(3)有时间控制
2、宋代的市:
(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


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城市的繁荣:

1、周秦迄唐代:
(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
(2)坊市分开;
(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宋:
(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
3、明清:
(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2)手工业技术发达。

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


政治中心城市商业活动限制的逐步松弛: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西周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的私市。
这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西周官府对市场交易直接管理,与这一时期实行的“工商食官”政策密切相关。商人都是官府(贵族)的奴仆,为官府服务,商业活动自然也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自由商人。但历代统治者出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继续推行对商品交易场所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
2、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界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宋代,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设市,形成街市。
宋代,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经济城市的兴起:

1、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城镇的兴起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从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等,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兴盛起来。
2、唐宋时期的港口城市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
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经常被阻断,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转到海上,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港口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3、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镇的兴起,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是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


 工商业的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通行半两钱,也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中央政府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宋明理学: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
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陆九渊;
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
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③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
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的特点: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产生:

1、历史条件:
学术界的权威看法是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势力的递嬗,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的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
民族矛盾的尖锐;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政治条件。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学术思想条件。宋明理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些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治思想。
还有学者认为,理学的产生与上述政治、学术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应是北宋建国八十年后,在政治上,皇帝绝对集权或专制,对外屈膝苟安,兵变与农民起义频繁,上层统治者极度荒淫,“三冗”问题严重等;在思想上,大力宣扬文治,学术上主张儒、释、道合流,思想禁锢等。
2、理解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是指当时学者们从道统观念出发所说的符合先秦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程颢“自家体贴出”了“‘天理’二字”,这就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成“天人一理”的形式了,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也就被“理”代替了,宋明理学也就由此得名。
宋明理学所谓的“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朱熹更把天理视同三纲五常,升格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由此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王阳明的心学则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将良知视为天理。

宋代理学的发展: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
①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当时名儒孙复等人有感于五代君臣父子伦纪的破坏,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扬儒家道统说。在治经过程中,不重章句训诂,而以阐释义理为主,这些都对后来理学的形成发生重大影响。宋仁宗庆历年间,周敦颐在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已经开始使用“理”这一概念,只是尚未置于哲学最高范畴加以阐述。周敦颐以极其简洁、抽象的语言,论述了宇宙生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提出了一切本于“太极”的观点。
②宋神宗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张载和二程(程颢、程颐)被视为奠基人。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体,二程以“理”为万物的本体,并对“气”和“理”这对重要的范畴各自作了论述。二程把“理”作为万物的本体,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理”。张载和二程提出的命题,成为宋明理学的命题,从而将董仲舒的天人之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③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及诸子之说,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与朱熹同时期,在理学内部还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陆九渊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他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基础。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