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阅读短文,回答文中问题.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送入太空,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
    (1)为了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地面训练时常要在水中进行.这时宇航员处于的状态是______
    A.漂浮      B.悬浮      C.下沉      D.浮力大于重力
    (2)从“神七”发回的图片中,我们看到太空是那样清澈美妙.不过,若将太空作为人的生存环境则是十分恶劣的.由于失去大气层的防护,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易遭受宇宙射线等高能粒子的辐射,还易受到太空尘埃和太空垃圾的撞击.即使极小的太空颗粒,因其速度极高,因此它也能具有极高的______能.
    宇航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有低气压、大温差等等.因此,人类进入太空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飞船的船体就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时,一定要穿具有多种防护功能的舱外航天服.
    ①太空中的温差很大,最高可达250℃以上,而最低能降到-100℃以下,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宇航员太空行走所穿的太空服______
    A.具有调节宇航服内内能的性质         B.具有增加内能,隔热能力好的性质
    C.具有降低内能,隔热能力好的性质     D.具有增加内能,热传递能力好的性质
    ②太空中的气压极低,宇航员如果无防护地直接进入太空,就会因血液沸腾而丧生.这是因为______
    A.各地的沸点不同                    B.太空中的沸点高
    C.太空中压强极低,导致沸点很低      D.太空中没有物质,也就没有沸点
    (3)“神七”传回了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图象信息.该信息传回地球的载体是______
    A.超声波      B.电磁波      C.光导纤维      D.次声波
    (4)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以后,速度会迅速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约15km时,飞船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稳定在200m/s左右.如果飞船以这样的速度冲向地面,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______s的时间.飞船减速首先依靠降落伞;当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m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还将点火工作,利用向下喷出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减速的,使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2m/s以内.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_____的道理.
    本题信息:2012年徐州二模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文中问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送入太空,27日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 主要考查您对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电磁波的传播

动能的影响因素

力作用的相互性

重力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 电磁波的传播
  • 动能的影响因素
  • 力作用的相互性
  • 重力的概念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空间向各个方向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子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为3.0×108m/s,是一个定值。
金属屏蔽电磁波的原因:
     首先,从电磁波的定义上说:电磁波是一种波 , 同时电磁波也是一种电磁场,而波是会移动的,所以这几句话结合起来就可以知道电磁波是一种会动的电磁场 . 如果电磁波想向一个被金属 外壳罩着的手机发信号, 电磁波就要不断的向手机移动,这样相对于电磁波,手机和金属外壳 就在向电磁波移动,当电磁波与金属外壳接触时,金属外壳的外表是立体所以一定会产生切 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 而电流是有磁效应的所以在电流的周围产生电磁场,两个电磁场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电磁波互相干扰,最后导致电磁波被屏蔽。

动能决定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

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探究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关有?

猜想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速度、物体的大小形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

实验设计
:选择质量、速度、大小形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大小形状、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将质量不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如图)

2.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3.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


4.实验结论:
a.速度、大小形状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b.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c.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动能相同。


力作用的相互性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如图(a),(b)]


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主要有以下四点:
1. 力是物体埘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3.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如小孩推墙时,对墙的作用力为弹力,则墙对小孩的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绝不会是其他性质的力。
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 G=mg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
施力物体 地球
重力方向的应用 重锤线
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失重:
定义: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
所谓失重,就是物体不被引力所作用。所谓重力,是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的一个分力(大小几乎等于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就质量一定的天体来说,物体离它越远,所受它的引力越小,即重力越小,在足够远的距离上,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失重状态下,人体和其他物体受到很小的力就能飘浮起来。

超重:
定义:超重是物体所受限制力(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只要物体相对于地球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就会产生超重现象
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在加速上升阶段,其中的人和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他们对其下方物体的压力是其自身重力的几倍。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短文,回答文中问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随着火箭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