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先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然后认清它的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
实验室温度计 |
体温计 |
寒暑表 |
原理 |
液体的热胀冷缩 |
液体的热胀冷缩 |
液体的热胀冷缩 |
玻璃泡内液体 |
水银、煤油、酒精等 |
水银 |
煤油、酒精等 |
刻度范围 |
-20—110℃ |
35~42℃ |
-30—50℃ |
分度值 |
1℃ |
0.1℃ |
1℃ |
构造 |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
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
使用方法 |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
体温计的使用与读数方法 1.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体温计读数时,眼睛通过一条棱看过去,圆弧形的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了的较粗的水银柱,便于观察和读数:
3.用后未甩过的体温计,由于细小缩口的作用,缩口上方的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
例: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利用光学原理放大便于观察,联想放大镜的特征和工作原理,应选从A方向观察。
答案:35~42;0.1;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原理)
不准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不准确温度汁的读数可用数学中的比例方法求解:
例: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 。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解析: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和已知条件画出的线段图如同所示,按比例计算如下:
解得t
1=20℃
解得t
2=40℃
体积:体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用字母V,来表示。
体积的单位也采用国际制单位,有立方米(m
3)、立方分米(dm
3)、立方厘米(cm
3)。换算关系为:1m
3= 1000dm
3:1dm
3=1000cm
3;1m
3=10
6cm
3。
容积:
容积是指容器内部窄间的大小,容积单位有升 (L)、毫升(mL)。
换算关系为:1L=1000mL。与体积单位的对应关系是1L=1dm
3;1mL=1cm
3。
量筒:1. 量筒的使用: ①量筒的规格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
②量筒的选择方法:
量筒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mL量筒每小格表示0.1mL,而50mL量筒有每小格表示1mL或0.5mL的两种规格。可见,绝大多数的量筒每小格是量筒容量的1/100,少数为1/50。
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就越大。
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引起较大误差。如量取70mL液体,应选用100mL量筒一次量取,而不能用10mL量筒量取7次。
③液体的注入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让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约差1mL)时,应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桌面上,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
④量筒的刻度
量筒没有“0”刻度,“0”刻度即为其底部。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1/10或1/20。例如:10mL量筒一般从0.5mL处才开始有刻度线,所以,我们使用任何规格的量筒都不能量取小于其标称体积数的1/20以下体积的液体,否则,误差太大。应该改用更小的合适量筒量取。
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时,量筒的刻度面不能背对着自己,这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不容易看清。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看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正对着自己为好。
⑤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将偏小。
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⑥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液面的中心点
仰视时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值偏高。
俯视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上所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实际值偏低。
2. 注意事项
①量筒面上的刻度是指室内温度在20℃时的体积数。温度升高,量筒发生热膨胀,容积会增大。由此可知,量筒是不能加热的,也不能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②量筒一般只能用于要求不是很严格时使用,通常可以应用于定性分析和粗略的定量分析实验,精确的定量分析是不能使用量筒进行的,因为量筒的误差较大,此时可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代替。
③从量筒中倒出液体后是否要用水冲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为了使所取的液体量更准确,似乎要用水洗涤后并把洗涤液倒入所盛液体的容器中,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在制造量筒时已经考虑到有残留液体这一点;相反,如果洗涤反而使所取体积偏大。如果是用同一量筒再量别的液体,这就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为防止相互污染。
④10mL的量筒一般不需读取估读值。因为量筒是粗量器,并且又是量出仪器,在倒出所量取的液体时,总会有1~2滴(1滴相当于0.05mL)附着在内壁上而无法倒出,其相差的体积大小已经和其最小刻度差相同,所以估读值再准确也无多大意义,只需读取到0.1mL。
规格大于10mL的量筒一般需要读取估读值,若不读取,误差反而更大。因此,无论多大规格的量筒,一般读数都应保留到0.1mL
3. 量筒的使用要做到“五会”①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②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③会看。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液面,视线应以凸液面顶部为准。
④会读。要会根据量筒刻度的分度值读出准确值,同时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⑤会用。
测体积的方法: ①用量筒直接测液体体积;
②规则形状的物体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长度,算出体积;
③用代替法可测不规则形状容器的容积。先将容器灌满水,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即可测其容积;
④用量筒、水、细线可测密度比水大的固体体积。具体步骤是: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0;用细线系住物体并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和物体的体积为
V1;物体的体积V=V
1-V
0。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采取的是“排液法”,依据的是等量替代;
⑤形状不规则、且漂浮在液体上的固体的体积的测量,可用非常规的办法测量。由于物体漂浮于液面,可以用“针压法”,也就是用一枚细针将漂浮物压入液体中;或用一密度比液体密度大得多且不溶于液体的物体将漂浮物拉入水中,此法称为“助沉法”。如用量筒、水、细针(或细线、铁块)可测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
认识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图):
(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
(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
刻度尺使用方法:
(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
(5)会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
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圆锥的高?某段曲线的长度?这些就分别用到“累积”、“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办法和技巧.
积累法 |
把若于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这种方法用于长度测量就是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测出叠收后的总长度,用总长度除以叠放物体的个数,得到单个物体的微小长度例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课本正文(除去封面)的总厚度.利用页数确定纸的张数,用总厚度除以张数算出一张纸的平均厚度。再如,要测细铜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线圈的总长度.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便可得到铜丝的直径 |
曲直互化法 |
借助于一些辅助器材(例如不易拉长的软线、嘲规、硬币、滚轮)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这就是“化曲为直法”。譬如:要测某段曲线长,可用不易被拉长的软线,先使它与待测曲线完全重合,并在始末端做上记号,然后把软线拉直,用划度尺测出始末端记号间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例如地图上某段公路线的长度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曲线上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再用滚过的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就得到曲线的长度汽车、摩托车上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还可将圆规两脚分开(分开的距离视曲线弯曲程度而定,越弯曲,间距就越小些),再用圆规两脚连续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此距离乘以两脚在曲线上连续画出的总段数这便是曲线的大约长度 用自行车测一段马路的长时,可先测出车轮的周长,再推出自行车通过这段马路,并数出车轮转的圈数,则圈数乘以周长即得这段马路的长。这就是“化直为曲法” |
平移法(等量替代法) |
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直尺)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方法叫“平移”法。例如借助于三角板、直尺便可测出硬币、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 |
公式法 |
测圆的周长时,可先测出圆的直径,再利用公式求出周长。像这样先测出相关量,再利用公式求出被测量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再如测长方体体积也用此法 |
化暗为明法 |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做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千分尺测量)。如下图所示
|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加存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置,若没有,需要校零;
④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几次它的挂钩,可以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读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简单,要先搞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指针末端所指的位置)读出所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具体使用方法:
使用前:
1.拉动弹簧:反复拉动弹簧(用力过度可能会损坏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
2.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4.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若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使用中:
1.不能超量程使用。(天平,量筒,量杯等都不能超量程使用,但刻度尺除外)(补充说明:因为超量程使用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并且造成塑性形变,导致误差。而且超量程使用了,会导致测不出准确的力,比如一个6N的力,你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指针指向5N,但是实际上是6N,就产生了误差。)
2.同方向:测力时,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
3.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使用后:调节弹簧测力计,让指针对齐零刻度线。
提醒:1. 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或者以下,这时候没有把指针调节至0,就会产生误差。在零刻度线以上,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小,反之在零刻度线以下,测出来的力比实际的力大。
2. 如果弹簧测力计侧放,会使测量数值偏小
实验法研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1.常用测力计的原理与使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称为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测力计就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托力成正比,即,注意伸长量的含义,弹 簧原来的长度通常用l0表示,受力后弹簧长为l,而△l =l-l0,称为伸长量△l或伸长了△l,也用x表示。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在每个弹簧测力计上都标有最大刻度值,这个最大刻度值即为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超过了此范围,弹簧测力计就可能被损坏了。
例: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系内作出弹簧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像;
(3)此实验中弹簧长度L与拉力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数据如表
(2)得到拉力与弹簧的长度关系: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
量程与弹性限度: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规律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即加在弹簧上的力不能太大,拉力大到一定值以后,即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后,弹簧的伸长就不再与拉力成正比,甚至无法恢复原状。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就是弹簧测力计允许测量的力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