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双选题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     ]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2、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     ]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咫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本题信息:2007年江苏高考真题地理双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特征

中国的水文灾害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特征
  • 中国的水文灾害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

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

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
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

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4)河网形态、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
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
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


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分布和河流流向:地势高处潜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密—流速快;疏—流速慢

走向和
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主要表现形式: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
洪水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冰凌、风暴潮、堤坝溃决等原因引起江河湖岸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升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
涝渍灾害:是指降水量过于集中,排水不畅,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


一、洪涝灾害:

1、洪涝的类型、成因及多发地区:


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时间上与暴雨时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分布在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二、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2、暴雨洪水: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成因类型有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等。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暴雨洪水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3、我国洪水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洪水往往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农作物被毁,从而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我国东部平原是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此外,这里也是城市密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的地区,受洪水灾害威胁严重。
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可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0%-80%,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因此容易形成特大洪涝灾害。
4、人为原因:
人类的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阻塞河湖水库,在下游低洼地过渡开发等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雨带分布

4、5月份 华南
6、7月份 江淮地区——梅雨
7、8月份 北方夏季暴雨和西南夏季风引起暴雨
8、9月份 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台风)引起暴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