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该地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完成1—4题。

    1.左右两图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点分别是
    [     ]

    A.左图——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缘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2.左右两图所示聚落,自然灾害危害较大的分别是
    [     ]

    A.左图——干旱;右图——洪水
    B.左图——洪涝;右图——滑坡
    C.左图——泥石流;右图——地震
    D.左图——地震;右图——干旱
    3.左图所示聚落的发展方向,最可能是
    [     ]

    A.工业中心
    B.乡镇
    C.城市
    D.交通中心
    4.右图所示民居建筑多呈现为吊脚、架空的形态,比较适应当地
    [     ]

    A.湿度大、夏季多台风雨的气候特点
    B.湿度小、冬季多台风雨的气候特点
    C.湿度小、多风沙天气的气候特点
    D.湿度大、多雨,夏季特别闷热潮湿的气候特点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该地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完成1—4题。1.左右两图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点分别是[ ]A.左图—...” 主要考查您对

城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1、乡村形成:
人类为生存,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而构成聚居。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人类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形成了乡村聚落。

2、城市形成条件: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②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在商品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为城市。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发现相似题
与“读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该地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东经105°11'...”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