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山东省某市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市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政治生活》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政治材料分析题难度极难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山东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 主要考查您对

权利义务相统一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政府职能及作用

政府工作准则及工作要求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指导思想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权利义务相统一
  • 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
  • 民主监督
  • 政府职能及作用
  • 政府工作准则及工作要求
  •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指导思想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错误认识 指 正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权利与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从实质上来说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

权利≠权力

(1)性质不同。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权力与服从相对应而存在。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规定的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即维护自身拥有的合法之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2)主体不同。一般来说,国家、社会管理者行使的是权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1)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注意: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的对象是人大代表。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此权利,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权利和义务关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订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比较: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自治区域 农村 城市
自治机构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自治权限 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治形式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办事公开制,定期汇报制
含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内容 选举: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行为监督: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会员的工作
选举:居委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管理与监督: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作用 带领村民实行村民自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调解民事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发挥作用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

(1)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
(2)参加村民会议;
(3)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4)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居委会性质:

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自治途径: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新形式新方式
区别 含义  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公民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特点 是公民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快、影响广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作用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落实和保障 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同点 ①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或诉讼;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有:
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敢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

(1)作用的方式不同。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

具体内容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治久安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
⑤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组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组织和发展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

(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
(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及作用:



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原因:

(1)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从政府性质角度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要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区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了为谁服务的问题;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了怎样提供服务的问题。
三者共同统一于政府的工作过程中。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和体现:

要求 体现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 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 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 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 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 懈做好事

全面把握公民求助的途径: 

(1)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主要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 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政府工作准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 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 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三者关系如下图:

温馨提示:
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 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 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②多党合作 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 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优越性。
①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 度。
②优越性:
A.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它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C.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D.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人民政协。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 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组成: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 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 台湾同胞等。
③主题:团结和民主。
④职能: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和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原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要求:
①坚持以人为本。
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共同富裕道路。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 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三者关系如下图:

温馨提示:
科学执政强调“遵循规律”;民主执政强调“发 扬民主、为民执政”;依法执政强调“依法”,即“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中共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生产目的 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 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资本来源 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
机构性质 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 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运营机制 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 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矛盾的
调控方式 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控,要求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为大众提供服务 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主要包括法律、税收政策引导和价格杠杆等
作用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对于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满足社会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的档次,具有积极的作用
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全面理解和把握教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教育获得文化知识,使文化代代相传。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实现教育优先发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切实实现教育公平。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1)联系:
三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的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 
(2)区别:
侧重点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而言的。


全面理解和谐文化:
(1)什么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形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2)为什么要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3)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什么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怎么样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