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奥运会圣火于2008年4月1日从北京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开始环球之旅。”读“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                          气候区;B地居民大多信奉                   教,官方语言为阿拉
    伯语;C                 运河沟通了D              洋和太平洋。
    (2)圣火传递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洲、南美洲、            洲、亚洲、         
               洲、亚洲。
    (3)4月11日,奥运火炬传递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此时当地的季节是             季,中午日影朝向           
    方。
    (4)奥运圣火到了达累斯萨拉姆,小陈看现场直播发现该地居民以               人种为主。
    本题信息:2010年山东省期末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孙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奥运会圣火于2008年4月1日从北京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开始环球之旅。”读“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是世界面积最大...” 主要考查您对

大洲,大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大洲,大洋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世界的人种
  •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大陆:
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
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

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洋:
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大洲:

大陆主体部分及及其周围岛屿的合成,根据地理条件人为划分的区域;

海峡:
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地球表面的主要构成:
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
各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
3.欧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面积比较:

1.太平洋:18000平方千米
2.大西洋:9300平方千米
3.印度洋:7500平方千米
4.北冰洋:1300平方千米

大洲和大洋示意图:


七大洲的轮廓:


世界地理之最:
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2.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3.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万平方千米
4.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
5.流量最大的河流:亚巴逊河(南美洲)入海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
6.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0万立方千米
7.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国)37千克/立方米
8.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加拿大边界)8.24万平方千米
9.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欧洲)37.1万平方千米
10.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1620米
11.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979米
12.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洲)560万平方千米
13.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平方千米
14.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00万平方千米
15.陆地最低点:死海(亚洲西部)-392米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亚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草原气候:
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性气候:
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气候类型及特点:


易混淆气候类型对比:

世界气候主要分布:

黄种人:
泛指所有聚居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当地人群及美洲印第安人。其中,分布在东北亚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人类称为典型蒙古人种,而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人群称为南亚蒙古人种。也有学者将蒙古人种具体分为北亚、东北亚、北极、东亚、南亚等类型。

白种人:

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其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西亚、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各国中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世界上还有很多民族是欧罗巴的混血民族,占有一定的欧罗巴血统,比如亚洲的图兰人种(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等)。

黑种人:

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三大人种的特征:
人种 体貌特征
黄色人种 皮肤为黄色,毛发黑而直
白色人种 肤色浅淡,头发柔软,呈波浪状,眼球碧绿或者灰褐,头发为金黄色或者棕色
黑色人种 肤色为黑色或者深棕色,头发为黑色,短而卷曲,眼睛为黑色

世界人种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1.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除了3大人种之外,因为各人种之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
3.人口最多的是白色人种;
4.黄种人不仅分布在亚洲东部,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世界人种分布图:

汉语:
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部
俄语 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地区:

名称 发源与分布
基督教 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佛教 发源于古印度,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伊斯兰教 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世界语言分布图:


世界宗教分布与传播:


世界宗教的扩散:
1.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最突出的是移民,通过信奉某种宗教的移民而将该宗教带到新的地区,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移民的国家,所信奉的宗教与母国信奉的宗教是相同的,而且很难改变。其次,是通过传教士转移到新的地区进行传教,在我国,佛教和基督教都是通过“番僧”和“洋教士”把佛教和基督教传入我国的;
2.扩展扩散:宗教通过传教士在新区对那些渴望接受宗教的人进行传播,在基督教方面先是在贫苦人中传播,当其被奉为国教时,才由城市走向农村。后来,基督教随欧洲宗主国进行殖民活动也是先在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开始,然后再转向人口稀少的农村。佛塔起源于印度,当初是为埋藏佛的舍利而建,后来演变成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从塔的形状看,印度的佛塔为半圆型,中国的佛塔为多边形。"地宫"是中国佛塔的独有构造,建于塔下,用来埋藏佛的舍利和陪葬物。印度实行火葬,没有深埋的习俗,佛舍利藏于塔内。中国佛塔最显著的特征是塔檐向上挑起,成飞檐翘角状。中国佛塔讲究塔身装饰美,在塔身和塔内雕刻形态各异的佛像,印度佛塔没有装饰。印度佛塔一般为3层,我国佛塔级数却为5、7、9、11、13、15等奇数层,而塔的平面形状多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偶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