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 ④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本题信息:2009年山东省月考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创办 ③北伐...” 主要考查您对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伐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武昌起义
  • 中华民国的建立
  • 北伐胜利进军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武昌起义:
在全国保路风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湖北武汉的两个革命团体共进会、文学社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等革命党人首先发难,各营革命士兵纷纷响应,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接着光复汉阳、汉口。武昌起义立即在全国各地引起响应,将已经高涨的革命形势推向新的高潮。

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地方军政机构。是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根据孙中山等人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建立的。其首脑成为都督,总揽省区军政大权,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都不在武昌,于是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以后,以黎元洪为首的一批旧官僚、旧军人和立宪分子,逐渐掌握了军政府大权。

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但政权多落入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险。

辛亥革命在首先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
1、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强大。
2、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地区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了革命党的骨干。
3、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这里的人民反抗愤怒不断高涨。
4、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准备,在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5、当时清政府忙于派兵镇压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取得了时机。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诞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9名部长组成。南京临时政府中虽然有立宪党人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

《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南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
孙中山在领导南京政府的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政治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经济方面: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清朝的苛捐杂税。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对外方面: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临时政府颁布《宣告各友邦书》,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缔结的一切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申明条约期满为止。
孙中山:
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1866年孙中山出生,早年学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逝世。

北伐战争:
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北伐的根本目的是: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

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失败:
1、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失败: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情,“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方面: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2、主观方面:
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
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
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叶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1927年3月下旬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即赶到上海,密谋策划反革命政变。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

李大钊遇害:
蒋介石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时,1927年4月,张作霖也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李大钊英勇就义,年仅38岁。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不顾宋庆龄、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在未开会以前,制裁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随后,反动军队封闭了工会、农会和所有革命团体。在“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毅然于1928年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史称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东北易帜”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府,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政府。

宁汉合流: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2、地点:南京
3、正式形成:“宁汉合流”
4、影响: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中原大战:
1930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发现相似题
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