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乘飞机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之内划到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上。
    材料二:20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却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全人类共同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提到的“飞机”、“因特网”分别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中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迎接这些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 主要考查您对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第三次科技革命

汽车的问世:
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飞机的问世:
美国人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设计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在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条件: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是以燃油(或燃气)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的能源。

汽车问世的标志:

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飞机问世的标志: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早期的汽车:


早期的飞机: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经济全球化让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1.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问题;
2.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问题;
3.控制人口增长问题;
4.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问题;
5.毒品蔓延问题;
6.国际恐怖活动猖厥问题;
7.核武器扩散问题等。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
(2)促进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2、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主要机构:
1.原因: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2.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3.主要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资总额的时候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达到1/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和各区域性集团之间,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影响着全球化进程。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等风行世界,影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

汽车生产全球化体现:


跨国公司: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措施:
1.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2.必须开放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3.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4.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世界人口危机: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在开始的岁月里,人口发展非常缓慢。而在进入元年后,人类开始暴涨式增长,现在快达到70亿。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地球环境的空间不会增加,资源的储量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就变得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图: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共同的问题:
1.生态环境破坏
2.人口膨胀
3.传染性疾病蔓延
4.恐怖主义和局部战争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发展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确保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做到物尽其能。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协调配合解决矛盾。
3.调整相关政策,以正确对待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从实际出发。
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计算机的主要特性: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

计算机的主要分类:

1.超级计算机
2.工业控制计算机
3.网络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
5.嵌入式计算机五类

计算机的发明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改变人类原有生活方式,使生活更为便捷。
3.改变原有管理模式,营造高效的管理体制。
4.进一步推动其他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整体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的概念有关。它是从工业化派生的的工业化革命的这种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原子能科技: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
1、特点: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同时产生多个边缘学科。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现在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实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


广州大亚湾核电站外景:


原子弹爆炸瞬间:

神舟号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迄今为止,神舟飞船共发射10次,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神舟5号),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神舟10号)。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