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C.社会制度的改变D.“实业救国”的思潮”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竟相投资国内工商业。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口用消费品一律专购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经久不衰的抵制口货运动,作用很大。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时间: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1912——1919) 
2、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实业救国”的影响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④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根本原因) 
3、表现:
①轻工业发展较快;
②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③纺织业的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④面料是第二大工业; 
⑤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4、影响: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的原因: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获得较大发展,但仍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程度有限。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大大超过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全国纱锭总数的46.7%、布机的59%。日本控制了中国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②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党的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的概念:
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后四年(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过渡时期总路线:
a.提出时间:1953年
b.内容:“一化三改造”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经济基础。
3、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1、必要性:
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2、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3、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2.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3、实施的政策:
和平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①时间:1956年底
②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