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兴奋极了,我们这一群人,今天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之下,要从地球几万万年一部大历史上边,写出一篇意义最伟大最光荣的纪录,它的题目,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我们要在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起一所新的大厦来。这一所新的大厦已题名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所新的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门上两个大字,让我读起来: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
    ——黄炎培在政协会议上的讲演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据说,这位身经百战钢铁般的领袖曾扭过头,不让人们看到他那夺眶而出的眼泪。他一定反反复复思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四千年历史中的含义。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这一历史意义十分清楚:中华民族摆脱了1840年来屈辱挨打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

    材料四 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2009年春天的伦敦,很多人注意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除旧布新的角度说明新中国之“新”表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炎培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依据材料二,找出出现这种心情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0110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 主要考查您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颁布:

1、背景:
1949年秋,中国人民经过了—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已经土崩瓦解,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
但在当时大陆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
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开展;
社会秩序还不够安定;
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
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内容:
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
①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②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③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④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
⑤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作用和地位:
①由于它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由于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③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4、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外交政策,以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原则。”



党的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的概念:
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后四年(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过渡时期总路线:
a.提出时间:1953年
b.内容:“一化三改造”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经济基础。
3、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1、必要性:
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2、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3、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2.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3、实施的政策:
和平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①时间:1956年底
②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中共、各民主党派、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1、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与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
2、中共参加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斗争,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和平民主的政协协议;
3、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抵制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战爆发后,国统区掀起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潮;
5、民主党派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坚决斗争;
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国民政府;
7、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8、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中共确立民主斗争的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47、10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了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
2、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
3、新政协会议的召开:1949.9.21 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革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力证明和具体体现,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