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
    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
    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
    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
    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
    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西装和中山装
       
    图三:“文革”时期人们的穿着

    图四: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5分)
    (3)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8分)
    (4)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
    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6分)
    (5)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