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1914——1919年的六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99家。以棉纺织业而言,1915年有工厂12家,纱锭54.4万余枚。1919年工厂增加到29家,纱锭65.9余万枚,1920年本国棉纱产量比1912年增长3倍以上。1914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8——1921年每年出超200万担到300万担。
    材料六:1922年,面粉入超合白银1100多万两,1923年增至2000多万两。因此,许多面粉厂停工倒闭。上海丝织业也于1922年和1923年出现“危险时期”,很多丝绸厂倒闭。
    回答:
    (3)根据材料一简要叙述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诸多工厂倒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0107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 主要考查您对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官营含义:

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手工业三种形态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
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③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
④南宋:用焦炭冶铁。
3、炼钢业: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
②两汉时期: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4、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5、瓷器: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宋元代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先进的技术传播,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逐渐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棉纺织业也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萌芽概念:

明朝中后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其实质是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1、表现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一)产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体现在手工工场即家庭作坊的数量.规模扩大,生产工具与技术更新,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江浙一带(如苏州、松江)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技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二)出现:
1、条件: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纺织业。
3、概况:
(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出现劳动力市场。
(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3)苏州地方出现以丝织业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缓慢发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竟相投资国内工商业。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口用消费品一律专购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经久不衰的抵制口货运动,作用很大。

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时间: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1912——1919) 
2、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实业救国”的影响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④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根本原因) 
3、表现:
①轻工业发展较快;
②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③纺织业的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④面料是第二大工业; 
⑤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4、影响: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的原因: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获得较大发展,但仍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程度有限。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大大超过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全国纱锭总数的46.7%、布机的59%。日本控制了中国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②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