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请回答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远航的目的: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_____________ 。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本题信息:2009年0108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航海家项目郑和哥伦布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航海次数7次4次各次航海的船只大小船只200...” 主要考查您对

郑和下西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