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的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
    (1 )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一时期我国边疆受到了哪些殖民者的侵略?出现了哪些民族英雄?(各两侧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清政府怎样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的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 )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和文字狱)

明清的八股取士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府的设立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戚继光抗倭
  •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 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和文字狱)
  • 明清的八股取士
  •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府的设立
  •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如何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评价:
1、原因:
(1)戚继光抗倭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并且和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2、评价: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
 


明朝中叶倭寇形成的原因:
1.中国倭寇盛行时期正是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和日本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连年的战争造成日本各阶层人士的大量破产和失业,遂多流为寇盗。
2.由于日本商业的发展,大小藩侯的奢侈欲望愈益增长,对中国大陆各种物资和货币的需求更加强烈。
3.日本室町幕府已名存实亡,无力控制全国政局,诸侯各自为政,尤其是南方封建主,将掠夺中国大陆视为利薮。
4.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分赃。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香山县壕镜澳即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开始仅仅只有几间房子,后来逐渐扩大。到万历年间,他们设官自治,建造城墙,筑炮台,该地迅速发展为贸易都市。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也搭乘他们船只,首先在澳门落脚,然后去内地传教。但是澳门只是租借地,其关税的征收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管理权,仍然控制在明清政府手中,直到鸦片战争之前。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利机关,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余。清朝入关前,凡军国大事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之后,这项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但是,这种满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大权独揽的皇帝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政府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和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

南书房: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应制撰文字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处所。自军机处成立后,南书房的各官不在参与政务,专司文辞书画等事情,一般又称为“南斋”。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以充任,唯原则上须用翰林出生的人。

军机处: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

文字狱:
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主要有:康熙帝时的“庄世明史案”、雍正帝时吕留良狱和徐骏狱案。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


历朝中央集权强化: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多为手握兵权的满族王公贵族,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2.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希望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
3.雍正帝时:创设军机房。
(1)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2)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
(3)诏令: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4)乾隆帝时:加强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

军机处: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也称为“时文”、“四书文”这种僵化的文体是明代科举的局限之一。

八股取士的实质:
封建君主为了强化君主专制而进行的思想文化专制,是为了培养统治者忠实仆从的工具。
八股取士:
明朝的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学的《四书》与《五经》。凡是乡试、会试都考三场,选《四书》中的文句做考题,让考生据以作文,阐述其中义理。应考者只能根据特定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必须把文章写成八股文,文体不能违背八股的格式。所谓股,即为对偶之意。简括来说,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分为八股,要用八个排比对偶组成,这边是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影响:
1.统治者扩大了统治基础。
2.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3.读书人的的聪明才智遭到扼杀,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
八股文: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性质:
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
1.原因: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残酷的屠杀和奴役当地人民,并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2.经过和结果: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康熙帝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只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为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流求即今台湾,隋、唐、宋代一直称台湾为流求。
3.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台湾。
4.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台湾,今天台湾的淡水、基隆两城就是郑和命名的。
5.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6.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同时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郑成功收复台湾:


如何评价康熙帝收复台湾:
众所周知,郑成功从荷兰的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而康熙帝收复台湾,于民族大义上来说,是否是正义的呢?
有人说,郑成功尊明抗清,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仅仅是征服明朝的残余而已,于民族大义来说没有正义性。但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一直遵南明的皇帝朱由榔为正统,进行抗清斗争。可见,他没有自立为帝,并且多次推辞了南明政权的封王。可见他一直忠心于汉政权,没有任何独立的意思。但是,后来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然而实际上郑经的政权变成一独立于海外的王国。因此,康熙帝出兵金门,收复台湾,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主完整,因此也是正义的战争。

达赖:
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中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全称为"达赖喇嘛"。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人”的意思。这个称号最初是明代蒙古赠给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尊号。顺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与达赖喇嘛并称,班禅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满清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跸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班禅的影响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

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1)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2.作用:
清朝统治者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领土。

请用史实特点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朝中期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布朱丹,唐蕃“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清朝时期册封达赖和班禅,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
4.1727年,清政府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管理西藏。


金瓶擎签的金瓶:
 


发现相似题
与“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的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