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理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ìn)_______去留的庄子人格。这些人格是值得后人效尤的。
    项目 指出原处 回答问题 
    错别字 锋芒必露 订正:_________
    拼音 lìn 填写:_________
    用词不当 效尤 订正: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福建省期末题语文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崔保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理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ìn...” 主要考查您对

字音

字形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字音
  • 字形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字音的概念:

1.字音就是拼音。就汉语而言,通常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拼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生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韵母可以。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
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普通话声调有四种,依次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2.说话不是孤立发出一个个音素或者音节,而是连续发出许多音素或者音节,在这过程中,音素之间或音节之间就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音变。
音变现象主要包括轻声、变调、语气词“啊”的音变、儿化等现象。 

① 轻声:
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而成为一种又短又弱声      调,这种声调就是轻声。以下是变读轻声的一些规律:
“的、地、得”,“着、了、过”,“吧、吗、呢、啊”等助词。例如:你的、睡 了、走着、行吗、想啊。
名词的后缀“子、儿、头”等。例如:椅子、这儿、砖头。
方位词或语素“上、下、里、边、面”等。例如:早上、地下、屋里、外边、前面。
趋向动词“来、去、出来、进去、下来、起来”等。例如送来、出去、走出来、走进去、落下来、站起来。
一些量词。例如“五个”
叠音名词以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例如:爷爷、舅舅、看看、写写。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例如:请他、找你、叫我。
此外,还有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要读轻声。

②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单念时有四个调值,每个音节的基本调值叫本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相互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例如:老老实实,变读为“lǎo lāo shī shī”

③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有区别词义(头:脑袋——头儿:领头的)、区分词性(画:动词——画儿:名词)和表示感情色彩(小皮球儿、小王儿:表亲切、喜爱)的作用。

④语气词“啊”的音变:
取决于“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
“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是舌面元音aoei 时,“啊”音变为ya(呀)。如:画呀/争取呀/注意呀。
其他“啊”音变都是将“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作为“啊”的韵头或声母,连读成音。如:u—wa(读哇)n—na(看哪)。


字音辨识:

1、做好“两个集合”

①记少推多
例如:
艾多数字中读aì,在自怨自艾中读yì;
泥多数词中读ní,在拘泥,泥古中读nì;
朴多数词中读pǔ,在朴刀中读pō,作姓氏时读piáo。

②记异弃同
例如:卒读zú,用它作声旁的字,猝读cù,在瘁,粹,萃,啐,悴,翠,倅中读cuì,碎读suì;
再如:真读zhēn,用它作声旁的字,镇读zhèn,缜读zhěn,慎读shèn,填,阗读tián,颠,滇读diān。
一般来说,可根据声旁的读音推断声母或韵母,特别是平舌音,翘舌音(z、c、s、zh、ch、sh)和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in、en、ing、eng)。
作为固始方言的一些土语区,要克服“f、h  ”  的现象。

2、语境确认

利用字形,字义,词性确定读音。例如:
巷有两种读音:
①读xiàng,是较窄的街道,名词;
②读hàng,虽也是名词,但指的是坑道,专指采矿,探矿。
据此,可知街巷读①,巷战读①,乌衣巷读①,巷道读②。

号也有两种读音:
①读háo,动词;
②读hào,名词,也作动词,只有标商标记,切(脉搏)两个义项。
由此可知,“号啕”读①,“号称”读②(以某种名号宣称),“号召”读②(像号声一样地召唤),“号角”读②;“号叫”读①。


熟知常见失误:

1、形声字误读

随着汉字的演变,不少形声字的声旁的声母、韵母、声调发生了变化。
如:百折不(náo)、机(xiè)、辈(chái)、风沐雨(zhì)、恶不悛(hù)中加粗汉字的声旁反而容易迷惑考生,引起误读。

2、形近字误读

很多字形相近而读音迥异的汉字也容易读错。
如:谄(chǎn)、陷(xiàn)、馅(xiàn)中,谄字就很容易受后两个加粗汉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
再如:死(cù)、火(cuì)、精(cuì)、荟(cuì)中,猝就容易受后三个加粗汉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

3、多音字误读

多音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义形成的多音字,还有一类是同义多音字。前者字义接近的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
如:和稀泥(huò)、和面(huó)中,和都有加入液体搅拌的意思,考生就难以区别;
而和平(hé)、附和(hè)中,和的读音因意义差别较大而比较好区别。后者考生往往更容易误读。
如:待他不薄(báo)、日薄西山(bó)中,(单音词)和用该字构成复合词时而不同;
血淋淋(xiě)和血海深仇(xùn),靓妹儿(liàng)和靓妆(jìng)则因口语和书面语而读音不同。

4、方言误读

我国八大方言区的考生,因n、l,zh、z,in、ing,h、f,b、p,o、e等不分容易读错汉字。
如四川考生就容易读错:围歼(jiān)、畸形(jī)、虐待(nǜe)、剖析(pōu)、不屈不挠(náo)、腼腆(tiǎn)等词语中加点汉字。
生活常用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方言区的考生也容易读错,比如:豆豉(chǐ)和豇豆(jiāng),河浜(bāng)。


高考字音常考点:

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音,命题点聚焦于“常用”及“应用”,着眼于“认读”,着眼于“写作”;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形似字”“同音近音字”“习惯性误读误写”等。

1、“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包含如下重要信息:

①考查的范围是“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中特有的读音不会涉及;
②考查的范围是“普通话”,对方言读音与普通话的读音的区别要多加注意。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

2.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读音:

举例说,近几年考过的绮丽的绮,擂台的擂,拘泥的泥,匹配的匹,倾轧的轧,参与的与,结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
考常用字的读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读音。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重在应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频率低,自然不能成为考试的选例。

3.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

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择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
形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读半边,因而误读。
如:绮丽的绮应读qǐ,而不能读qí;旖旎应读yǐ nǐ,而不能读qí ní,分泌的泌只能读mì,不能读bì等。

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
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这些而常常误读。
有时还会选用其他类型易读错的常用字,
如:结束的束,匹配的匹。这样看来,高考选择要求辨别读音的字例,又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引导人们读准常用字的字音。

4.基本题型:

一是字音正选题;
二是字音错选题;
三是音形整合辨识题;
四是音形义的整合辨识题。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字音学习常用的方法:

高考主要考查常见字的读音,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字音复习,应注意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复习重点在于点拨学习方法,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学习字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据义定音
这种方法多用于多音字的学习。例如:
①贾:与商人作买卖有关系的,就读gǔ音,如商贾;
②累累:当成串讲,读 léi 音,如果实累累;当累积讲,读 lěi 音,如罪行累累,当牵连讲,读 lěi 音,如连累,当连续讲,读 lěi 音,如累教不改。

2.记少不记多
主要应用于多音字中,有些字音的词条很少,记住仅有的几个词条,能够减少记忆量。
例如:模:读mó时,新华词典中有16个词条,而读mú音时,只有模样,模子,模具,模板四个词条,记住这几个词语,其他的都读mó。

3.记生不记熟

对于一些生疏的字音要强化记忆,而熟悉的字音,就不需要再花时间记忆了,这样会减少学习中的记忆量。
例如:济:读 jì 音。周济,救济,同舟共济,就不要再记忆了,而jǐ音,如济南,人才济济需要加强记忆。

4.联想记忆
主要用来记忆形似字和形声字,就是由一个形声字联想到与它形似的多个字,把这些字放到一起通过形旁推意,根据声旁断音。



字形的演变

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种造字法(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汉字的造字法)做了明确的解释。六书指:
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
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大致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
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
⑥假借:
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

汉字的结构:

指偏旁、笔画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8种:单一结构(日、月)、左右结构(明、许)、左中右结构(粥、辩)、上下结构(岩、界)、上中下结构(器、嬴)、全包围结构(国、围)、半包围结构(凤、凶)、穿插结构(爽、噩)。

错别字也可称错字:

错字指写的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字形,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注意固定词组中字词的写法。成语一直是高考字形考察的重点之一,平时应加强对成语的书写记忆。


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一)形旁的作用:

1、提示字义
形旁最突出的作用是提示字义,但并不是表示字的确切意义,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关于字义的信息,缩小理解字义的联想范围。形旁对于我们辨认字义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看到“资、贫、贷、货、贸、费、赏、财、赐、赊、贱”等,通过形旁“贝”,人们就联想到财物、经济。
2、区别同音字
形声字中不少字是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而且读音也相同,构成了同音字,形旁就成为字形上区别这些同音字的重要手段,例如”簧、磺、潢、璜、蟥”,“隍、徨、惶、煌、蝗、篁”,我们很容易地把这些同音字区别开。

(二)声旁的作用:

1、指示字音
我们通过声旁的提示,字音能够确定下来。认识了某个声旁,有时能类推出一系列字的读音。例如:
希(xī):稀、晞、郗、唏
眉(méi):嵋、湄、楣、媚(mèi)
唐(táng):糖、塘、搪、瑭。
2、区别字形
有些形声字,形体上近似,容易混淆,不过由于声旁读音不同,可以把形似字区别开。如“未”念wèi,“末”念mò,所以“味、妹、昧、魅”等字与“抹、沫、茉、秣”等字因为读音不同,就可以很容易区别开,其中的偏旁也就不会写错了。

(三)形旁、声旁难以辨认:

形旁、声旁难以辨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形旁、声旁的位置不固定。例如形旁“木”,在“根、柜、枞、桃”等字中位于左边,在”柴、架、棠、梨“等字中位于下边。又如声旁“占”,在“站、沾、粘、拈”等字中位于右边,在“战、觇”中位于左边,在“苫”字中位于下边,在“毡”字中位于一角。这样,要在位置上把形旁和声旁区别开就比较困难。
第二,形旁和声旁没有明确分工。同一个偏旁,在构字时,既可以作形旁,又可以作声旁。例如“门”,在“们、闷、扪、钔、闽、闻、问”等字中是声旁,在“闺、阔、阙、阆、阃”等字中确又是形旁。
第三,形旁、声旁变形。为了适应方块汉字的特点,保持汉字结构的平衡,作为构字偏旁,形体往往要发生一些变化,加之字体的演变发展,使得形旁和声旁的形体变化更大了,以至于难以区分辨认了。例如“哀”从“口”,“衣”声;“衷”从“衣”,“中”声。又如“贼”,猛一看似乎是从“贝”从“戎”,实际却是从“戈”,“则”声。


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1)注意字形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例如: 讠--氵 辶--廴  礻--衤 卩--阝 幺--纟 户--尸。
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如“廴”偏旁的字常用的只有“建、延、廷”三个,只要记住三个基本字,其余的多数字自然就是从“辶”了。
 二是要记清字的笔画。例如:戊--戌--戍--戎--戒

(2)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例如:
叚 jiǎ     假、葭、暇、遐、瑕
段 duàn 锻、煅、椴、缎
今 jīn     矜、琴、衾、吟、贪、岑、含
令 lìng    零、岭、龄、铃、领、翎、瓴、囹、聆、玲、羚(邻、怜例外,为前鼻音)
二是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例如
同仇敌忾kài    不读气)   如火如荼tú(不读茶)
病入膏肓huāng(不读盲)   毋庸赘zhuì(不读熬)言
狙jū(不读阻)击敌人         入场券quàn(不读卷)
一蹴cù(不读就)而就        侥jiǎo(不读尧)幸生还
赤裸裸luǒ(不读果)

(3)注意字义

不少错别字是由于对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义理解有误而产生的,了解这些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帮助。例如:
原形毕露   毕,都,皆。 不是“必”。
不胫而走   胫,小腿。      不是“径”。
墨守成规   墨,墨子。      不是“默”。
川流不息   川,河流。      不是“穿”。
轻歌曼舞   曼,柔美。      不是“慢”。

(4)了解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

页:和头部有关。如:颠、颊、题。
贝:和钱财有关。如:贫、贾、货、贷。
王:和玉有关。如:斑、瑕、瑜。
月:和身体器官有关。如:腿、膂、膺。
灬(火):和火有关。如:煦、烹、熬。
冫:和寒冷有关。如:冻、凋、寒。
礻: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福、祸、社、祖。
(广、宀):和房屋有关。如:厦、庐、安、字。
彳:与行走、道路有关。如:循、径、徐。
彳亍:和街道有关。如:衙、衢、衔。
其他有:口、讠、木、纟、氵、亻、疒、歹、穴、日、皿等等。

(5)缘词解字--通过分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结构来判断

①利用词语的整体意义
事必恭亲(躬)      桀骜不训(驯)      青山绿水(青)    
情逸志(致)          山青水秀(清)     
②利用词语的结构特点
追亡逐北                  惮精竭虑                  文过饰非                                家喻户晓                                仗义直言(执)
背井离乡                  神出鬼没                  按布就班(部)                    朝歌暮舞                                披星带月(戴) 
穷奢极耻(侈)      不伦不类                 老奸巨滑(猾)                     剑拔努张(弩)                    题纲挈领(提)          
③利用生活常识、自然之理、社会规律
声名鹊起                  欢呼雀跃                   委屈求全(曲)            坐上客(座)                                      
一口同声(异)     鸠占雀巢(鹊)        针贬时弊(砭)           贪脏枉法(赃)
不径而走(胫)      内心烦燥(躁)       琳朗满目(琅)           好高鹜远(骛)                                                                                         
④追溯词源    
默守成规(墨,墨子)                             曲突徒薪(突,烟囱。薪,柴草)             
巧言如黄(簧,一种乐器)                     黄梁美梦(粱,米饭)   
世外桃园(源,陶渊明)                         司马青山(衫,白居易)
⑤近体互析,分清笔画   
病入膏盲(肓)    脍灸人口(炙)    申已午未(巳)                              
凤毛鳞角(麟)    草管人命(菅)    申酉戍亥(戌)                                               


常考点:

本考点重点考查的,是那些常用但又极易混淆的字,主要表现在:同音形近字、多音多义字、容易误写的成语。

高考试题中的错误字形都是别字,没有错字。而别字又可以分为同(近)音字、形似字、音同(近)又形似的字。
识记字形一定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

纠正错字和别字:

常见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列在前面的是别字):
(1)因字形相近而写成别字
忘想--妄想          草管-草菅         床第--床笫           
针炙--针灸          驰聘--驰骋        班马--斑马
(2)因字音、字义相同或相近而致别
供献--贡献          秘蜜--秘密     布暑--部署  
专研--钻研           典形--典型
(3)受前后字偏旁影响而写成别字
粉粹--粉碎        清淅--清晰         恣态--姿态   
纯结--纯洁        编缉--编辑         枪枝--枪支
(4)因不理解字义而致别
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阴谋鬼计--阴谋诡计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一口同声--异口同声             破斧沉舟--破釜沉舟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