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3题。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
    ①六足四翅的昆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三亿五千万年。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体的轮廓,复眼只要0.01秒钟就可以了。因为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测量飞机相对地面飞行速度的“飞机对地速度计”。
    ③苍蝇的一只复眼约有三千只小眼,是一种蜂窝型结构。人们仿照它研制出一种新型照相机“蝇眼”,一次能拍摄1329张照片,分辨率每厘米达4000线。
    ④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大约在三亿年前就升入高空,比爬行类、鸟类要早五千万年。蜻蜓翅膀的提升力,按体重比例计算,比目前最好的飞机还大三倍。科学家采用塑料制成“昆虫飞机”,安上发动机就能飞上天。这种用无线电操纵的“昆虫飞机”可以用于航空摄影、探测气象、山区运输等。
    ⑤苍蝇一类双翅目昆虫,后翅的痕迹器官——楫翅,飞行时每秒钟振动330次,是天然的导航器官。科学家依据楫翅的导航原理,制成“振动陀螺仪”,其体积是传统陀螺仪的五分之一。还研制成“振弦角速率陀螺”等新型导航仪器,用于高度飞行的火箭、飞机,自动平衡各种程度的倾斜,稳定飞行。
    ⑥小小萤火虫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普通的电灯的效率只有6%左右。荧光发出的热,只有一摄氏度的四十万分之一,这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随着对萤火虫发光的深入研究,制成了应用于矿井的闪光灯和水下照明灯,以后还将用来探知外星是否有生物的存在,以及癌症的早期诊断。(选自《时文精选》(第五辑)作者:杨书培)
    1、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加粗的“这一原理”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本题信息:2012年湖南省中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鄢立英(初中语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①六足四翅的昆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三亿五千万年。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 主要考查您对

    说明方法

    说明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说明方法
    •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方法
    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释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1)举例子:
    列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
    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
    使用数字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不能用。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出具体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可以同类相比,也可以异类相比,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或沟床不断地冲蚀挖掏,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6)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做诠释法。
    例:“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7)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8)摹状貌:
    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9)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

    说明方法思路技巧:
    (1)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等。
    ②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5)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
    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
    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
    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6)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列数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注: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
    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  
    (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9)摹状貌: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
    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引用什么资料,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什么)
    说明文:
    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类别划分:
    一、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1.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
    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

    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二、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
    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总,如《故宫博物院》
    ——总。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如《向沙漠进军》。

    3.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2.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
    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
    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
    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
    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说明文阅读步骤及技巧:
    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说明文是以
    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
    的。
     
    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
    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点:

    1.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
    俗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2.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
    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

    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
    (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
    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
     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
    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
    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
    答题三步走:
    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
    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
    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
    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文写作: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完成1-3题。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①六足四翅的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