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下面是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
    ①工业生产下降:美国 47% ,德国 40.6% ,日本32.9% ,资本主义世界1/3 以上。
    ②对外贸易缩减:美国75.7%  ,德国 70%  ,日本 75.9% ,资本主义世界2/3 以上。
    ③失业人数:美国约1700 万人,德国600 万人以上,日本  约300 万人,资本主义世界3000 万人以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次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和德国、日本为解决危机各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周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面是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①工业生产下降:美国 47% ,德国 40.6% ,日本32.9% ,资本主义世界1/3 以上。②对外贸易缩减:美...”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持续4年。
3.破坏性大: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国际贸易减少2/3,失业人口达3000万以上。
30年代经济危机之前的主要经济危机:
1.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2.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3.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共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1.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导致购买力不足,供大于求;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状况恶化;
2.各种生产企业破产,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银行倒闭,金融行业信誉下降,金融业损失惨重;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危机期间处理的汽车: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
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1929年9月初,一位统计学家预言美国将出现空前规模的大萧条,道·琼斯指数即下跌了约10点;随后,胡佛总统声称美国经济从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再次大规模攀升,但整个华尔街已笼罩了一种警觉气氛。 
到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12,894,650股股票易手;在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泻13%;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再次打破历史记录,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在此期间,尽管一些金融巨头曾试图挽救股市,比如摩根公司代理人理查德·惠特尼曾一举吃进一万股钢铁公司股票等,但无济于事,股市一泻千里。这一逛泻一直持续到1932年中期,历经34个月,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7.4%,跌幅最大的是冶金、机械、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股票,跌幅均在90%以上。纽约的股市暴跌还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挪威和荷兰,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股市下跌风潮。从那时起,世界金融和经济发展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直到二战之前,美国已经很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

3R政策: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

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群众的利益,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采用新的理论知道——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
2.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金融业濒临崩溃,各大企业破产;
2.美国失业率极高,民众没有收入,生活困难。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促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促使美国改变原有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5.遏制了美国滋生的法西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
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两次世界大战数据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下面是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