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 气候会议,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 排放。经济发达国家更应该承担起责任,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1)我国北方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春天,在天气预报中出现次数有所增加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基本宗旨
    [     ]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________ 增加。气温上升,会使极地 _________,海平面上
    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因此,人类要努力遏制气候变暖。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________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主要
    分布在欧洲、_________和北美洲。经济的发展(大量燃煤、燃油)造成了气候变暖,因此,______
    国家更应该承担减排重任。
    本题信息:2011年期末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谢季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 气候会议,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 排放...” 主要考查您对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

国际组织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天气和气候
  • 国际组织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影响:
1.积极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方便,农业方面有助于农作物生长,高产等;工业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方面,尤其是服务业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好服务设施安全性。
2.消极方面:恶劣的气候现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对人类出行产生影响。譬如强令空气南下会带来寒潮,随之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类活动实为不便。但有些灾害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譬如寒潮过境可净化空气等。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1.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影响(如南船北马等)
2.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如房子结构、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墙体的厚薄等)
3.气候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影响(广东喜茶,湖南喜辣,东北喜大蒜、面食等)
4.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冰雹、洪涝干旱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
洪水灾害: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天气: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也是指近地面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运行状态,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天气的最大特点是多变。天气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对人们从事的各种行业部门如农业,交通,旅游也产生重大影响。天气渗透到人们和每一个生活领域。关注天气预报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必备。

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研究气候的科学是气候学。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天气状况的突出特点:
1.短时间,多变;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差别大;
3.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差别大。
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1.短时间2.多变化 1.长时间2.稳定性强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不同: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符号:

卫星云图的识读方法:
根据颜色来判断天气情况
1.白色代表云层,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2.绿色代表陆地;
3.蓝色代表海洋;
3.黄色代表沙尘暴。

联合国: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初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后为28个)人口5亿,GDP16.106万亿美元。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8会员国,主要位于欧洲。它成立的标志是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28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非盟:

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2月25日的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1999年9月,非统组织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通过《苏尔特宣言》,决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届非统首脑会议决定正式向非盟过渡。2002年7月8日,非统组织在南非德班召开最后一届首脑会议。9日至10日,非盟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并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统组织。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当代国际经济的特点:
1.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2.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3.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4.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代国际政治的特点: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3.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
4.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5.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国际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3.和平共处;
4.平等互助。
纽约联合国总部:


欧盟旗帜: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南北对话: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成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的特点:
1.人均GDP高;
2.工业技术先进;
3.科学技术先进;
4.社会福利高。

发展中国家特点:
1.技术低下,主要依靠资源出口;
2.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
3.医疗水平、社会福利差。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变措施:
1.历史原因:近代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贸易不公平,南北经济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进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当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发达国家街景:


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埃塞俄比亚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非洲农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主产苔麸,次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世界咖啡原产地,产量居非洲第二位。有豆类、努格(油菊)、油菜、棉花、芝麻和亚麻等,特产恰特和葛须。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除牛、羊、马、驴、骡、骆驼外,还饲养高山珍兽灵猫。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制革、制鞋、化工、木材加工、水泥、炼油、钢铁、农机具修配工厂。少量开采金、铂、锰和盐,还有石油、天然气、铜、石棉等矿藏。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尚少开发。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95%以上,咖啡、皮张、蔬菜、油料、豆类为主要出口货物。进口以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原油、纺织品为大宗。亚的斯亚贝巴通邻国吉布提港的铁路,是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5年起实施《和平、民主与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改革,颁布并修订投资法,以吸引国内外私人投资,扩大就业,减轻贫困,消减赤字,力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埃将大量发展资金用于战争,加之西方冻结援助,外国投资锐减,又遇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减产,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09年12月7日—18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