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生物

首页
  • 填空题
    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类的捕食。暗黑色的椒花蛾也有,但极少见。1845年在英国的工业区发现了一只暗黑色的椒花蛾,以后在各工业区都陆续发现了暗黑色椒花蛾,并且越来越多。到1898年,各工业地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数量大大超过灰色椒花蛾,比例可达98%以上。为什么暗黑色椒花蛾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年比例增加呢?为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对此做了野外生态学观察,结果如下表:(椒花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回收率)

    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解释椒花蛾黑化现象:
    (1)1845年,稀有的黑色椒花蛾是通过___________产生。
    (2)1845年至1898年间工业区黑色椒花蛾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呈现出___________的趋势。
    (3)野外观察的实验结果,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椒花蛾黑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5)黑色椒花蛾的形成并不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0101期末题生物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姚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 主要考查您对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桦尺蠖种群中的s基因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呢?
二、作出假设:在树皮被熏成黑褐色的情况下,已不利于浅色型个体的生存,却变得有利于黑色型个体的生存。这种环境的选择作用会使得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进而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即自然选择的作用会使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三、实验步骤
(1)创设情境:在1870年时,基因型频率如下:SS10%,Ss20%,ss70%。在树皮被熏成黑褐色的情况下,变得不利于浅色型个体的生存,却有利于黑色型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的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而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
(2)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计算第2~10年间,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各为多少?
在计算完后,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可调整增长比率。比如,把比率调高些,再重新计算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提示:基因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不同年份该种群个体总数可能有所变化)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黑色个体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已的基因通过交配传给下一代,S基因的频率自然就会不断提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 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
(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①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②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③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
④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
易错点拨:

1、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的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2、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丙个池塘中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
3、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例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思路点拨:图中A应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但并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些新物种(如多倍体)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除了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也可能进行交配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B
例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自然界中物种形戍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种群基冈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思路点拨: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沦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而新物种形成,则必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后,方可成立,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选项错误。
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