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北海与南海示意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在海水温度和盐度上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海拥有而北海没有的海岸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海域的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海海域多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海周边国家的__________存在着重叠引发区域争议,各国应以《______》为依据加以协商解决。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北海与南海示意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简述北海与南海在海水温度和盐度上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海拥有而北海没有的海岸类型是...” 主要考查您对

海岸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海岸
  •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
  •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海岸线: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影响海岸发育因素:

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的类型:

①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②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③根据动态特征可分为侵蚀海岸、淤积海岸、平衡海岸。

海岸的特点:

a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沿岸有众多的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b沙质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c淤泥海岸: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生态旅游(在我省沿海广泛分布)。
d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又是鸟类及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礁海岸。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


海岸线与海岸带:


海洋水资源利用:

①海水直接利用
②海水淡化利用

海洋化学资源:

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是我国最大盐场。
①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海盐的主要产区分布在长江口以北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江口以南的盐场以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的布袋盐场最为出名。主要的生产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
②海水制盐: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流入,海水盐度较高。 
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往往实行综合开发,将用水量大的企业布局在沿海,尽可能的直接利用海水,并形成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模式。

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万种鱼类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捞,也可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
(2)渔业资源分布: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渔场。
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
②围垦和人口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
③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4)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②合理捕捞,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措施,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底矿产资源:

(1)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2)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3)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始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海洋自然灾害:

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等。


海洋自然灾害类型:

1、风暴潮:

①原因: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聚变所导致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它冲跨提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危害海上油田开发,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带来巨大损失。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我国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受台风严重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害。
②孟加拉湾多风暴潮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孟加拉湾是世界台风生成区之一。
水平轮廓独特,孟加拉湾呈喇叭状朝向印度洋潮浪易在湾顶集中。
此处地势低平,位于恒河入海口。
人口稠密是死亡人数多的一个原因。

2、海啸:

①定义: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
②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如图所示:

③海啸危害特点:其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

3、海冰和冰山

①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
②形成: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③危害: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发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④冰山:是淡水冰的一种,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海洋自然灾害防治:

(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海洋国土:

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中国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一、北方、南方地区



二、西北、青藏地区

三、北京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2、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三个特别行政区:

四、香港

 五、澳门

六、台湾省

1、位置: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弯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2、台湾自然地理: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山是玉山,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湖是日月潭,气侯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温暖湿润。
3、资源:
(1)台湾岛是美丽而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2)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之称;
(3)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的美誉,樟树世界闻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4)旅游资源: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日月潭等;
(5)台湾岛其他的美称:“东南盐库(海上盐仓)”。
4、经济:
(1)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产品以工业产品为主。有利因素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海岛多港口;大量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2)台湾最大的城市和省会是台北,最大的海港是高雄港,台湾的城市分布在西部。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地位和位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省会是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它们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3、气候特征: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众多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热量充足和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如西红柿、石榴和枸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儿井引水工程;
(4)小麦、玉米和高粱是主要农作物,基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绿洲地区。
5、能源、资源开发: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
(2)西气东输工程路线:起点轮南——终点上海,经新、陇、宁、陕、晋、豫、皖、苏、沪影响: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迅速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由于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所以西气东输可以改善东部环境;此外还会改善沿线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八、珠江三角洲

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部地区。本区有两条南北大动脉京广线和京九线。
2、经济:
(1)本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2)本区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区利用其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外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九、西双版纳

1、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和与泰国、越南水路相连,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侯,地形属于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南部地区。
2、丰富的旅游资源:
(1)热带雨林景观(植物、动物):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少数民族风情:本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泼水节、佛教建筑群、竹楼、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菠萝饭和竹筒饭;
(3)旅游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作用、问题和对策

十、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自然状况:
(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2)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3)其他:它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产地,其中山西省最多。
3、水土流失原因:
(1)自然:黄土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2)人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类活动使植被破坏。
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都位于第二级阶梯。
4、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所以这里的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本区的人地关系是恶性循环。

 5、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
(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十一、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生命线的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的攀枝花。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
(1)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2)气侯是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3)属于湿润地区,地理区域属于南部地区;
(4)流经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5)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一个“H”型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和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2)沿江地带的城市:
①依托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其他资源及相应产业,形成四大城市密集区:上游是重庆、中游是武汉、下游是南京和上海。各个城市都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②上海是“龙头”城市并是全国最大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③中下游地区城镇分布密集,上游地区沿江城市较少。
(3)沿江地带的工业: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①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沪宁杭等城市组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两个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的“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的“汽车工业走廊”。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相互协作:西电东送和产业转移。
4、生态环境问题:
(1)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危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洪水灾害。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3)沿岸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广布:西南酸雨区、华中酸雨区和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强度最高的酸雨区。(图8.33p85)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4)治理长江: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上中游建水库,调节河流季节水量变化;下游退耕还湖,清理河道,增加蓄洪能力。


四大高原区域特征:


四大盆地:



四大平原:



发现相似题
与“读北海与南海示意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简述北海与南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