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三国时期的“建业”、东晋时期的“建康”,指的是今天的
    [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长安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三国时期的“建业”、东晋时期的“建康”,指的是今天的[ ]A.北京B.南京C.洛阳D.长安” 主要考查您对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东晋与南朝

淝水之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三国鼎立的形成
  • 东晋与南朝
  • 淝水之战
三足鼎立: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三国鼎立示意图:
 



东晋建立:
公元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

南朝:
公元420年,掌握东晋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东晋门阀政治特点:
1、人品的评定由西晋“二品系资”,犹重德、才,进一步演化成完全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下为标准,德、才已不在考虑之列。
2、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3、在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即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东晋门阀政治的确立以及灭亡:
司马睿得以称帝,王导王敦兄弟功劳最大,因此晋元帝一直礼待王导,在权力上,王导任丞相,掌大权;以王敦为大将军,掌全国兵权。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开创了东晋时期“祭在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治格局,使门阀士族的政治在东晋发展到了最高峰。刘裕建宋后,提拔了一批庶族地主当官,打击了士族的门阀政治;萧齐统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使士族开始衰败;侯景之乱时,侯景攻破建康后,曾经对士族产生怨恨心理的他开始大规模镇压士族,加之战乱,使士族在建康者“覆灭略尽”。

东晋与前秦地图:
 


淝水之战:
魏晋时期东晋抵御前秦进犯的著名战争。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动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淝水之战双方对比和影响:
 

淝水之战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三国时期的“建业”、东晋时期的“建康”,指的是今天的[ ]A.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