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请问: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这一雄心壮志,曹操发动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请回答:(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请问: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__...” 主要考查您对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官渡之战
  • 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进行的战争。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发生的决战。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的过程: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三足鼎立: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刘备为重新夺回荆州,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结果被东吴大败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三国鼎立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