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从分子的角度认识B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水结成冰--分子间隔改变水的电解--分子发生改变制取气...” 主要考查您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水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纯净物和混合物
酸、碱、盐
氧化物
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
5.“液体后加”原则。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名称 | 图示 |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试管 | (1)可直接加热 (2)拿取试管时,用中指、食指、拇指夹住距试管口1/3 处:振荡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试骨的上端,使用腕力甩动试管底部。 (3)加热时要使用试管夹 (4)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6)加热前试管外壁擦干,加热时受热要均匀,不受碰到酒精灯的灯芯 (7)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 |
蒸发皿 | (1)用坩埚钳夹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2)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3)加热后不能直接放到实验桌上以免烫坏实验桌 (4)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加热.量少或黏稠液体要垫石棉网加热 | |
燃烧匙 | (1)可以直接加热 (2)不可连续高温使用,以免端头脱焊掉落 (3)用后洗净擦拭干净.防止反应物与燃烧匙反应或生锈 | |
烧杯 | (1)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士均匀,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2)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搅拌时玻璃捧不能接触器壁,防止碰破烧杯 | |
锥形瓶,烧瓶(圆底,平底) | 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以防受热不均而炸裂 | |
酒精灯 | (1)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1/4。量多受热易溢出,量少则酒精蒸气易引火爆炸 (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发生火灾 (3)应用外焰加热,外焰酒精充分燃烧,温度高 (4)熄灭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而且要反复盖两次,目的是防止火焰进入灯内引燃酒精失火,同时防止下次用时打不开 | |
集气瓶 | (1)不允许加热,防止受热破裂 (2)用于物质和气体的某些放热反应时,集气瓶内要放人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受热炸裂 (3)集气瓶和广口瓶外形相似,但磨口的部位不同,集气瓶磨砂在瓶口上表面,广口瓶磨砂在瓶口内侧 | |
滴管,滴瓶 | (1)瓶塞不能弄脏、弄乱,防止沾污试剂: (2)盛放碱液改用胶塞: (3)有色瓶盛见光易分解或不太稳定的试剂: (4)滴瓶上的滴管专用,不可冲洗; | |
细口瓶 | ||
广口瓶 | ||
托牌天平 | (1)使用前先调零: (2)不能在托盘上直接放置药品,用称量纸或小烧杯称量; (3)左物右码,添加砝码顺序应从大到小: (4)用镊子取用砝码、拨游码 | |
量筒 | (1)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 (2)根据液体的量选择规格; (3)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
普通漏斗 | (1)过滤时,要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用水湿润滤纸并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 (2)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 |
长颈漏斗 |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避免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 |
分液漏斗 | 分液漏斗的下端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 |
铁架台 | (1)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 (2)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3)夹持玻璃仪器时,勿过松或过紧,应以恰好使玻璃仪器不能移动,以防仪器脱落或夹碎 | |
试管夹 | (1)夹在试管中上部; (2)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 (3)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 |
坩埚钳 | (1)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 (2)温度高时应放往石棉网网上 | |
水槽 | (1)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2)防止打碎,不能加热 | |
药匙 | (1)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2)保持洁净、干燥 | |
玻璃棒 | (1)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 (2)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3)过滤或转移液体时,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防止液体洒出或溅出 | |
石棉网 | 不能与水接触,防止石棉脱落或铁丝生锈 | |
试管刷 | 刷洗试管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容器 | |
温度计 | (1)温度计不允许测量超过它的最高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不能当搅拌器使用,以防水银球破裂 (3)刚刚测量过高温的温度计不可以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骤冷破裂 |
意外事故 | 处理方法 |
使用酒精灯时烫伤 | 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
使用玻璃管时划伤手指 | 立即进行消毒再包扎处理 |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 | 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
浓硫酸飞溅到皮肤上 |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
误服氯化钡溶液 |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
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 |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的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 | 原子 | 离子 | |
概念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表示方法 |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
微粒的运动 |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溶解是物理变化, NaCl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 ||
联系 |
原子 | 分子 | |
定义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相同点 |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④微粒子间都有间隔; ⑤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
区别 |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 ||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
联系 |
原子 | 离子 | |
概念 |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电性 | 呈电中性,不带电 |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
表示方法 |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
数量关系 |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相似点 |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
转化 |
混合物:
(1)概念: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学性质。
(3)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合金、矿石、溶液等。
(4)混合物的提纯:混合物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可以提纯。
纯净物:
(1)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纯净物的分类:纯净物根据物质组成的元素种类,分为两大类:单质和化合物。
纯净物 | 混合物 | |
概念 |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
宏观: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
区别 | 由同种物质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组成是固定的 |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组成是不固定的 |
特点 | ①具有固定的组成 ②具有一定的性质 ③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
①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②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③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
分离方法 | 组成固定,不需分离;若需将化合物分成几种单质,则必须通过化学方法才能实现 | 物理方法: 筛选 过滤 蒸馏 |
实例 | 氧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 空气,粗盐,蔗糖水 |
联系 | 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的纯净物是指含杂质很少的具有高纯度的物质。两者间的关系为 |
对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概念:混合物可以看作是由几种纯净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由于混合物的组成一般不固定,所以往往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2)纯净物概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1)混合物:石油、煤、天然气、洁净的空气、生理盐水、矿泉水、汽水、碘酒、白酒、双氧水、盐酸、合金等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水银、烧碱、纯碱、胆矾、液态氧、液态氮、蒸馏水(纯水)、干冰、冰水共存物、金刚石、石墨、生石灰、熟石灰、氯化钠、氧化铁等都是纯净物:
从化学组成看 | 从电离观点看 | 组成特点 | |
酸 | 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 |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 一定含氢元素 |
碱 | 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氨水也是碱) |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 一定含氢、氧 元素 |
盐 | 含有金属元素(或NH4+) 和酸根 |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 酸式盐中一定含氢元素,碱式盐中一定含氢、氧元素 |
元素 | O | H | Cl | Na、Mg |
质量分数/% | 85.5 | 10.7 | 2.0 | 1.5 |
元素 | O | C | H | N | Ca | P | S、K |
质量分数/% | 65 | 18 | 10 | 3 | 1.5 | 1.0 | 1.5 |
与“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从分子的角度认识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