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10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10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11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11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12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12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与革命党对对方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5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