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本题信息:2010年辽宁省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①发动南昌起义...” 主要考查您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农民问题、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农民问题、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中国国内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首先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为各方所能够接受;
其次,它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引起的国际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
再次它是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

前提:一个中国
核心:祖国统一
两制:两种制度长期存在(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主体:社会主义
对台湾: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


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

1、酝酿: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b.1981年,叶剑英谈话《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确立及运用: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国两制”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是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国两制”构想:



党的过渡时期:

1、过渡时期的概念:
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后四年(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过渡时期总路线:
a.提出时间:1953年
b.内容:“一化三改造”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经济基础。
3、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1、必要性:
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2、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3、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2.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3、实施的政策:
和平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①时间:1956年底
②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八七会议含义:

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1、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3、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4、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毛泽东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生涯为主线,分两个历史时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情况。
1、第一个时期是1921—1927年,这段时期毛泽东主要领导工农运动,是其革命思想理论萌芽时期。
①中共一大后,毛泽东回到了湖南,从事建立地方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但由于照搬俄国“城市中心革命论”,导致单纯的工人运动纷纷失败。
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后,中共走上了同国民党合作的道路,这期间毛泽东相继参加了涉及国共合作的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由于中共二大确认了农民是民主革命主力之一,特别是1925年中共四大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因此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在湖南主要从事研究农民问题和领导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湖南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他还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在深入调查和分析中国农民阶级的基础上,毛泽东认定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提出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胜利主要保证的论断。在这些思想指导下,他在广州和武汉举办两期农民运动讲习班,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和继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第二个时期是1927—1931年,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胜利的革命道路”。
①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内充满悲观失望情绪,革命应当何处去和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使革命面临空前的困境,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再次振奋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并揭开新探索的序幕。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在同年秋领导了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做出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决策──向农村进军。经过②三湾改编后,他率领部队开赴井冈山区,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在实践上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③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他还与朱德等人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斗争模式迅速波浪式地推向各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情,论证了红色政权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而在理论上阐释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方向。


发现相似题
与“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