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
    致吾女
    陈建功

    女儿:
    几天前我和你妈妈一起翻找东西,意外地发现了你来到人世间时穿的第一件宝宝装。我看着那长不盈尺的衣裤实在有些意外,以至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以为面对的是一件芭比娃娃的衣服。我相信你妈妈也和我一样感到意外,因为随后我们都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感慨起来:“啊,好像我们的女儿昨天还不过是这么一点点,怎么今天忽然就成了一个大姑娘!”真是巧的很,今天贵校来了一纸信函,说是小姐您十八大寿将互,为父母者须出席您的“成人典礼”且给您一番成年的训示。
    真后悔平常净和你嘻嘻哈哈地穷开心了,现在可好,哪儿还端得出丝毫为父的威严。呜呼,年过半百才忽然发现,我居然一次也没有享受过一个中国老爷子发号施令的权利。
    岂止是我,令堂大人也是如此啊!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药的细节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讲道理最终让你满噙着泪水,自己张嘴把药吃下去。我们甚至未曾捏着你的鼻子灌过一次。我们更是一次也没有打过你.没有训斥过你。你当然做过错事,可我们除了认认真真地和你讨论是非曲直,从来也没有强加给你任何你尚未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不给人以平等、不给人以尊重的事情太多太多,你的父母一生所见所闻,亲身遭遇的屈辱和不平也太多太多。我们相信,你既然来到人世,所遭屈辱所遇不平庶几难免,可是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我们自己的女儿都得不到平等和尊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和你妈妈都在庆幸,庆幸我们一直坚持着既定的原则,否则,我们还能培养出你这么一块料吗?
    女儿,说实在的,你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骄傲的决不是世俗的所谓成绩与名次,而是你的尊严感并没有被摧毁,你不会蝇营狗苟察言观色活得委琐而可怜;你的个性没有泯灭,你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活得圆滑而压抑。你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又懂得尊重别人的尊严和个性。这是一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能以这样的人格追求去做学问,将会坚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也尊重别人的发现与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北大精神”。我为自己的女儿在十八岁前能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而欣慰。
    人生得吾女足矣。
    我知道,你妈妈知足,你可千万别知足。你得想想,十八岁以后你应该怎么做?
    我们对你有如下建议:
    第一,十八岁你得抱定主意去“行万里路”了。我知道你得笑我假模假式地说套话。可是你爸十八岁那年去挖煤了,你妈十八岁那年去种地了,而你,或许能够自省到自己的视野尚嫌狭窄,性格尚嫌脆弱吧?除了抱定领略大千世界拓展人生视野的渴望,去经风雨、见世面,又有什么办法?十八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
    第二,又是一句套话,十八岁你得开始“破万卷书”了。我早就说过,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我是从十五岁开始手不释卷的,如今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日月忽起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年一过往,何可攀援”。逝者如斯夫,望吾女莫做老父蹉跎之叹。
    第三,十八岁,你得准备迎接蹉跎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须牢记,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因此,从事人文辑学’的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太史公曰:“自古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愚以为,富贵无须羡,名利亦不足道,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迈而乐观。是为至要。
    好啦,吾家有女初长成,老夫不能不唠叨。杂谈如上,不知能复命否?陈朗小姐,前进前进前进进!
    1.作者写这封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开头几段文字回忆对女儿的教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的“北大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仲尼”“太史公”分别指的是谁?请写出其代表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概括父亲给女儿的三条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未按照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女儿,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9年山东省期末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较难 来源:李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本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致吾女陈建功女儿:几天前我和你妈妈一起翻找东西,意外地发现了你来到人世间时穿的第一件宝宝装。我看着那长不盈尺的衣裤实在...” 主要考查您对

    文史常识

    书信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史常识
    • 书信阅读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点拨:
    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
    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
    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书信:
    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书信在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
    一是必须合乎规范;
    二是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要按照常用格式写。

    书信分类:
    一般书信主要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和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借贷类书信、庆贺类书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由信封和信瓤两部分组成。信封是显示于外的东西,信瓤则是信的正文。
    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

    书信的主要部分: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
    .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
    .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书信书写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朱宣咸插画《信》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题。致吾女陈建功女儿:几天前我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