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填空题
    请根据描述,判断历史上的“他”是谁。
    (1)他曾同吴广一起,发动领导大泽乡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著作《新语》中的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和他的外甥霍去病统帅汉军,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期中题历史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请根据描述,判断历史上的“他”是谁。(1)他曾同吴广一起,发动领导大泽乡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2)他的著作《新语》中的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主要考查您对

陈胜吴广起义

文景之治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陈胜吴广起义
  • 文景之治
  •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大泽乡起义:
又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在中国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陈胜吴广起义:


汉高祖修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采取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巩固汉政权的统治。
1.解放劳动力:
(1)组织军队复员;(2)赐军吏卒以爵位;(3)招抚流亡;(4)释放奴婢。
2.重建国家机器:
(1)汉承秦制:基本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些调整;(2)制订《汉律》。
3.再建赋役制度:田赋:“什五税一”
4.翦灭诸侯王:消灭异性诸侯王,封刘姓弟子为王。

文景之治:
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但是,治世之下也隐藏了众多弊病,例如诸侯王势力过大,商贾势力膨胀及匈奴的扰边等。


汉初休息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特征:
汉初的黄老思想为“休养生息”政策的治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汉成立之初,刘邦曾问群臣秦之所以灭之的原因,当时以陆贾代表的黄老新思想家认为秦之于专任刑罚,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此,陆贾“粗述存之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陆贾的无为而治的主张,被认为以《老子》为理论基础产生的黄老新道家,后来被汉初统治者作为当时政治的指导思想。

汉承秦制:
汉朝建立后,吸取的了秦亡的经验教训,基本了沿袭了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汉朝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包括如下方面:一是继承了皇帝制度;二是继承了三公九卿制,但是有所调整;三是继承了郡县制;四是继承了秦朝的检查制度,此外在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也有所继承,但是汉朝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和变化。
汉初为什么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汉初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有两个方面:①客观上,由于秦的暴政和长期战争的影响,到西汉初年,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众大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措施恢复经济,才能保证剥削来源和长治久安。②主观上,由于汉初统治者对秦速亡进行了反思,吸取了秦因暴政而被农民战争推翻的教训,废除了秦朝一些弊政苛法,适时地制订律令,颁布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的诏令,统治政策有了较大变化。


七国之乱:
汉高祖在铲除异姓王的时候又分封土地给刘氏子弟,并杀白马盟誓:“敢有非刘性的人称王,天下人共同诛杀他。”形成了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局面,诸侯王有很大的权限,在封地内自由征收赋税,养有自己的军队,自己铸造货币,自行其政,不受中央控制,逐渐成了影响中央集权的隐患。汉景帝时,大臣晁错提出“削藩”的政策得到皇帝采纳,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六个同姓王联合发动叛乱,景帝杀晁错以求刘濞退兵,未果,遂出兵镇压。七国之乱仅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为汉武帝“削藩”的一系列政策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
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使北方边境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反击战:
公元前127年 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 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年 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 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 汉破匈奴大军,匈奴北迁到漠北

正确认识匈奴和汉朝之间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
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它们之间的战争属于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侵略”一词只适合于国家和国家间的战争。西汉前期匈奴贵族经常南下骚扰西汉北部边郡,掠夺财产,抢夺杀害汉族人民,因此,西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发现相似题
与“请根据描述,判断历史上的“他”是谁。(1)他曾同吴广一起,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