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事件中,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是
    [     ]

    A、查理·马特改革
    B、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本题信息:2009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事件中,受到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是[ ]...” 主要考查您对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攻克巴士底狱

文艺复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 攻克巴士底狱
  • 文艺复兴
  • 二月革命
  • 十月革命
采邑制:
查理·马特改革时的土地分封制度。查理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为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起兵制度,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建立时间:5世纪西罗马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查理·马特的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的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481年,萨利克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在教会及法兰克人、罗马人的支持下建立法兰克王国,因为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王朝后期,宫相势力日盛。751年,宫相丕平取代了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

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由法国国王召开,也由法国国王决定解散。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1789年,由于路易十六王室财政困难,三级会议再次召开。这时,经过启蒙运动,由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倡导的民主、自由、三权分立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士和贵族已经开始衰落,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正在壮大。1789年的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的代表提出改革税制,取消前两个等级的特权的要求。

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攻克巴士底狱:

18世纪末期,巴士底狱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1.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2.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
3.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阻碍;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大革命的爆发做好了思想准备;
4.外部因素: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攻占巴士底狱: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步传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文艺复兴的实质:
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的斗争,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特点:

1.强调人性的解放,提倡人权,反对神权,追求自由,主张以人为中心。
2.强调人自身品质的伟大,反对封建教会的桎梏,主张人人平等;
3.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重视现世生活,注意解放人的本性,反对禁欲主义等宗教思想禁锢人性。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显著;
2.意大利商业城市众多,拥有雄厚的财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3.意大利地处古罗马中心,保留了大量古典文化精髓;
4.新兴的贵族主张摆脱封建束缚,提倡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提倡人性的解放,强调人的自身的价值。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条件: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发展为文艺复兴提供物质基础;
2.新生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需要提升自身阶级水平;
3.古希腊罗马世俗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天然素材;
4.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需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开道。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背景:

1.中世纪教会垄断文化教育,思想愚昧;
2.意大利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积极希望打破思想桎梏;
3.意大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
4.14世纪蔓延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思。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推动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冲破了神学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民主的学术空气,并提供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2.鼓起了人们彻底摆脱传统观念而倡导理性思考的勇气,给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3.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当中不乏同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4.为社会创造了一批经典的的文化财富,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5.推动了社会政治学说的发展,为以后的启蒙思想奠定了基础;
6.过分的解放人性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导致一些腐朽的思想开始蔓延。
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成就:





四、自然科学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的父亲原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因与黑党领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迁居到阿雷佐。1304年7月20日,彼特拉克就在这里出生。以后又经过几次搬迁,在1312年他们家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教廷就在那里。因此彼特拉克与教皇等上层分子都有密切联系。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义活动。彼特拉克少年时就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品尤其感兴趣,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
因此,从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同年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作为诗人,彼特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去罗马。
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1374年7月19日,彼特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二月革命:
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
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一战使俄国陷入战争泥潭,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
2.罗曼诺夫王朝的腐朽统治导致矛盾激化;
3.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与成熟。

二月革命的影响:
1.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
2.在起义过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二月革命中彼得堡游行的士兵: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1917年4月1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四月提纲》。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

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
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

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
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
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


阿芙乐尔号:


攻占克里姆林宫:



发现相似题
与“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