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微生物等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生命,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属、钟乳石、珊瑚等。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命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例如,绿色植物扶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许多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如人出汗、排尿是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狮了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手碰到针刺会立即缩回。
动物的应激性比较强,植物的应激性较弱。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生物都由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体通过产生上自己的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是变异现象。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其判断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认识生物知识梳理:
实验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认识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信息交流方式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探究报告的完善。
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2、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
探究蚂蚁的通讯:
一、 提出问题 蚂蚁大家都经常看到,那么蚂蚁是怎样与其他个体交流的呢?
二、做出假设 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三、实验装置:蜂蜜、纸片、双面胶、放大镜、镊子、
四、实验步骤:
(1)蜂蜜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蜂蜜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蜂蜜为圆心的圆形。 如图:
(4)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小纸片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的顺序改变后,蚂蚁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
五、实验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密封的信息交流 卡尔·洪·佛烈希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养蜂人。他发现当蜜源距离蜂巢很近时,第一只采食蜂发现蜜源飞回蜂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分糖浆交给别的蜜蜂,然后跳起佛烈希教授称之为“圆形舞” 的舞蹈。它在一个地方转圆圈,一次向左转,即逆时针方向(见图1—20—11中的实线部分),一次向右转,即顺时针方向(见图l一2011中的虚线部分),并且是十分用力地重复许多次。约半分钟后换到另外的地方,继续跳这个 “圆形舞”,最后它总是要回到蜜源处再去吸糖浆。当采食蜂跳舞的时候,靠近它的蜜蜂变得极为兴奋。它转圆圈时,有成群的蜂跟在后面,并把触角伸近它的身体。忽然间其中一只蜂转身离开蜂箱,其他蜜蜂也一只跟一只地转身飞离蜂箱,奔向蜜源。这些蜜蜂吸了糖浆返回蜂箱后,也跳起“圆形舞”。这样一来,在蜂箱内跳舞的蜜蜂愈多,出现在蜜源处的蜜蜂也就愈多。很显然,蜜蜂在蜂箱里的舞蹈是报告在什么地方有食物存在。
若蜜源很远时,采食蜂则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它们先做短距离的直线奔跑,腹部也迅速左右摇摆,然后向左转一个 360。大弯,再向前直跑,然后又向右转一个360。大弯,这样反复几次。他称这种舞蹈为“摇摆舞”(即“8”字摆尾舞)。实验证明,蜜蜂在表演摆尾舞时,能以太阳为准,指示出取食的方向(如图1—20一12 所示)。当太阳和蜜源在同一方向时,蜜蜂在摆尾舞的直跑中·头朝上;当太阳在蜜源相反方向时,则头朝下跑。当蜜源在太阳左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与地球引力线成逆时针方向的角度;当蜜源在太阳的右边时,蜜蜂舞蹈的直跑线在地球引力线的右边成顺时针方向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