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问答题
    三聚氰胺C3N3(NH23为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①常压熔点354℃,升华温度300℃.②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③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④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硫酸、硝酸等都能反应形成三聚氰胺盐,⑤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树脂产物.⑥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密胺塑料)的原料.⑦该树脂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电气、医药等行业,在日常生活中可作碗碟,但不可在微波炉中使用,避免受热后可能散发毒性.⑧由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与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
    (1)归纳有关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______,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______;
    (2)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碳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三聚氰胺〔C3N3(NH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2008年09月16日,质检总局通报某物质中三聚氰胺含量为2563mg/kg.若蛋白质的含氮量以平均值16%计,则多少克蛋白质和1kg该物质中的三聚氰胺含氮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
    本题信息:化学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三聚氰胺C3N3(NH2)3为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 (16℃),①常压熔点354℃,升华温度300℃.②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③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 主要考查您对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相对分子质量
  •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定义: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易错易混点:
①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但BaSO4中的4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不表示原子团 SO42-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16)× 2=74;
②化学式中的圆点,如“CuSO4·5H2O”中的“·” 表示和,不表示积。即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量×5=160+18×5=250;
③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书写时省略不写;
④计算多个相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时,应先求出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前面的系数,如2KClO,的相对分子质量=2×(39+35.5+16×3) =245;
⑤若已知化合物中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和原了个数n及其质量分数x%,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
化合物里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即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计算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出各元素的原子总数。

公式: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对概念公式的理解: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用元素符号表示时,7C素符号前后都不能写数字,如计算四氧化三铁(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时不能写成3Fe:4O
(2)在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如AmBn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M:N,则化学式中A,B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m:n=
(3)当化学式中含有多种元素时,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全部元素的质量比,也可以计算出其中某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的变式运算:
在AmBn中元素A,B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m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即A,B元素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根据元素质量比的变形运算主要有:
(1)根据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最比求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求化学式,其方法是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推断化学式。通过组成元素质量比或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式变换,转换成原子个数(比),推测化学式。

(2)根据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某元素的化合价,可通过元素的质量比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推断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元素的质量比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利用元素的质量比及化合物中各原子的个数即可求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元素的质量除以其原子个数所得的数值之比。

(4)物质的质量比与分子个数比之间的换算:
换算关系:物质的质量比分子个数比、如SO3、SO2、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4:2,则SO3、SO2、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利用化学式变形求物质的质量比:

例:含有相同质量铁元素的Fe2O3和Fe3O4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设含有相同质量铁元素的Fe2O3和Fe3O4的质量分别为x,y,为了使两者含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可以将它们的化学式变形为铁原子数目相等的式子:
Fe2O3→Fe6O9   Fe3O4→Fe6O8
    480      464
     x       y
x:y=480:464=30:29
答案:30:29
定义: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物质的各元素总质量之比。

公式: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AmBn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
若题目给出物质的化学式,又同时知道物质的实际质量,则可根据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质量,将其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求出。同理,物质的质量=某元素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公式的理解:
计算时应先列式计算,然后代入数据算出结果。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100%=11.1%而不能写成×100%=×100%=×100%=11.1%

化学式中质量分数的应用:

①已知物质的质量求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
利用公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利用公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
例:三种铁的氧化物按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解析:三种含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变形为,则三种含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通过比较分母可知:>>Ar(O),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物理性质:
1. 概念: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三聚氰胺C3N3(NH2)3为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