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解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
    材料二:接种甲流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已有4991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
    材料三:甲流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达菲”是一个可以预防及治疗甲流的药物,不过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材料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戴口罩,以减少感染机会.
    (1)从传播途径看,甲型H1N1型流感属于______传染病.
    (2)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可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消灭甲流病毒的______,以起到预防作用.
    (3)初二学生王明最近患上了甲流,其家长在家中找到一盒阿莫西林(一种抗菌素)准备让其服用,该药能否治疗甲流?______.
    (4)材料四中的预防措施属于______.
    本题信息:生物解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感染后一...” 主要考查您对

传染病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和预防

用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传染病
  •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和预防
  • 用药
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1)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人类常见的传染病
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四者的比较见下表。
种类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分 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和肺 飞沫、空气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食物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蛲虫病
血液传染病 血液、淋巴 吸血的节肢动物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
体表传染病 皮肤及体表黏膜 接触 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易错点:
误认为传染病的传染源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属于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与免疫知识梳理:

 

艾滋病
(1)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根据其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AIDs,简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存在于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预防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①防止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接触。
②禁止滥用注射药物,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药物。
③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输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浆。
④供血者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或作器官、组织移植。
⑤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⑥女性艾滋病病人应避免妊娠。
⑦对病人废弃的物品需要做消毒处理。
⑧医务人员和检查人员,应避免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机械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
特别提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生活生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
(1)心血管疾病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肌梗塞预防:多运动、合理饮食(节制糖分和动物脂肪的摄入)、不抽烟、经常检查并在必要时调节血压等等。

(2)癌症及其预防:癌症的病因及发生过程及其复杂,有环境中致癌因子的诱导,也有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致癌因子大体上可分为:物理致癌分子(如X射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病毒致癌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预防:不吸烟,也要避免被动吸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腌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烤焦的食物,不吃变质的食物;避免过度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少去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改善居室通风条件;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调整情绪,自我放松,不生闷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及时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定期接受检查,防微杜渐。
计划免疫:
(1)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重要的特异性免疫措施之一,是针对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的,目的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列传梨病的特异性免疫。方法是接种菌苗、疫苗或血清等生物制剂。
(2)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免疫用生物用品的种类:


(4)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种卡介苗的人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侵袭的原因及说明的道理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清除抗原后,它本身仍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就会被体内留有的抗体再次清除。当人体注射了卡介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在卡介苗的刺激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结核杆菌清除。
     这说明预防接种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安全用药
   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部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①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
②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疗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家庭药箱:
   家庭箱家庭药箱虽不能代替医生治疗。但在急性伤病的及时处理或常见疾病的临时治疗方面具有积微意义。
   家庭药箱内主要存放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和急救盒。医用器具包括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剪刀等。配备外用和内服药时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急救性的原则,不必面面俱到。常用的外用药有酒精、红药水、碘酒、创可贴、风油精、眼药水等;常用的内服药有阿斯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黄连素等。急救盒主要存放硝酸甘油片、心痛定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急性心脏病的药物。家庭药箱要及时检查,定期清除过期、变质的药品等。
易错点:
1. 误认为某药品标明的失效期为2010年7月,则该药品可以使用到2010年7月31日
失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到7月的时候已经失效,因此,该药品可以使用到2010年6月 30口。

2. 误认为用药越多。
则病情好转越快 ”是药三分毒”,每种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药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用药时要尽量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反应或副作用。

3. 误认为用药越贵越好
有些人认为用药时药越贵越好,殊不知药物疗效并不以其价格的高低为衡量标准,主要是对症下药。滥用贵药不一定好,真正的好药应该具备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这三个基本条件。
健康地生活知识梳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