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生物

首页
  • 填空题
    将下列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填字母)
    A.家燕B.金鱼C.青蛙D.壁虎E.蜜蜂F.虾
    (1)其中A、E的飞行器官是_________,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__________。
    (2)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上述动物分为两大类:其中E、F属于_________动物,A、B、C、D属于_____________动物。
    (3)其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___________。
    (4)比较C、E的发育过程,指出其相同点: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生物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将下列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填字母)A.家燕B.金鱼C.青蛙D.壁虎E.蜜蜂F.虾(1)其中A、E的飞行器官是_________,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__________。(2)...” 主要考查您对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社会行为

动物的分类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 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社会行为
  • 动物的分类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数量及类群:
生物圈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大约有150万种。


动物的生活方式:
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
    地面上的动物多种多样,有用乳汁哺育后代的哺乳动物,也有体表具角质鳞片,用四肢在地面爬行的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动物油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蚯蚓生活在富含复制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水生生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水中的动物除了鱼类还有腔肠动物(如珊瑚虫、水母);节肢动物(如虾、蟹);软体动物(如河蚌);两栖动物(如青蛙)及哺乳动物。鱼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两个特点:一个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一个是能在水中呼吸。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也适于飞行。


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比较:
(1)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充足。
(2)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3)水温的恒定性。
(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气管等。
(4)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易错点:
误认为海马、鲸鱼、海豚和海龟都属于鱼类
鱼类有一些特征适于水中生活,如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只有有这些特征的动物才属于鱼类,故海马、鲸鱼、海豚和海龟中只有海马属于鱼类。

鱼类“浮头”现象的辨析:
这是水中缺氧所引起的。在夜晚,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消耗了大量氧气。在黎明时分,水中含氧量最低。此时,鱼类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之后,由于池塘中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含氧量大大增加,这时,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知识梳理:


动物可以跨越多种环境而生存:
    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并不只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例如,鸟类在空中飞行,但还要到陆地或水中栖息;水生动物中的龟、鳖还要到岸边的泥滩上产卵;昆虫中的蚊,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上栖息和在空中飞行。

雄性怀孕的海马
    海马并不是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形状古怪的小型鱼类,如图所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整个身躯像“龙”。从头部和躯干相交的直角状顶端到卷绕的尾尖,形成一条明显的骨栉状脊椎。它平时依靠卷曲的尾部缠住水藻休息,游泳时则将身子垂直地立在水中,利用背鳍的扇动做直升直降的游泳。
    海马生儿育女的方式非常特殊,是由雄海马代替雌海马怀孕和生育的。原因是雄海马尾巴前面的下部有一个袋子,叫孵卵囊,此囊是由两层褶皮接在一起构成的。袋前面有一个孔,是雌海马放卵入袋和小海马出袋的通道。每次雌海马将产出的数百枚卵通过此孔塞入雄海马的袋子后,卵胚便在袋里发育成幼海马,直到成熟出世。
    海马生活在浅海,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都有,尤以南海最多。海马的药用价值极高,与人参齐名,民间有“南方海马,北方人参”之说。


水中生活的动物:
1. 鱼
(1)鱼的种类:
在脊椎动物中,鱼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现存的鱼类约有2万多种。根据鱼类生活水域的不同可分为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我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我国的淡水鱼类约有800种,常见的有鲫鱼(如图)、鲤鱼、鲢鱼、青鱼、草鱼、鳙鱼等,我国的海洋鱼类已知的有1600多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等。


(2)鱼类对水中生活的适应特点
①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②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
③呼吸:用鳃呼吸。
④协调:胸鳍、腹鳍能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
⑤感知: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
2. 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2)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如乌贼、河蚌。
(3)甲壳动物:虾、蟹等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另外,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龟、鳖、鳄鱼、海豚、鲸、海豹等,其中龟、鳖、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而海豚、鲸、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另外,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龟、鳖、鳄鱼、海豚、鲸、海豹等,其中龟、鳖、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而海豚、鲸、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1. 蚯蚓:
(1)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2)外部形态: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表有黏液。腹部有刚毛,与运动有关。
(3)运动: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4)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其过程可概括为:


2. 其他环节动物
(1)沙蚕
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平时穴居,夜间在海底爬行,也经常在海水中游泳。在生殖季节,沙蚕常到淡水水域中产卵。其躯干部每个体节两侧有一对疣足,有爬行和游泳的作用。
(2)水蛭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用来吸附在临时宿主身体上,或固着在物体上运动。依靠吸食人畜及其他动物的血液为食。

3. 兔
(1)生活习性
兔有野兔和家兔之分,是陆生哺乳动物;兔是草食性动物,善于在陆地上奔走、跳跃。
(2)外部形态
身体分头、颈、躯于、四肢和尾五部分,后肢强大有力,适于跳跃运动;体表被毛,对保持体温有良好的作用。
(3)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繁殖:兔的繁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②消化: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肠很长,盲肠发达,这些特点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③血液循环:心脏四腔、两条循环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④呼吸:兔完全用肺呼吸,肺的结构复杂,气体交换能力强。
⑤神经系统: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的种类世界上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000多种,我国有l186种,约占世界鸟类的13%,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鸟类由于具有飞行能力,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有些鸟类具有迁徙的行为。

2.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2)体表除喙、足外,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两翼展开,面积很大,能够扇动空气而飞翔。鸟类的羽毛有正羽与绒羽之分,正羽覆盖在身体表面,最大的正羽生在两翼和尾部,在飞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绒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有保温作用。
(3)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周性,利于飞翔生活。
(4)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5)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适应飞行时消耗大量能量的需要。同时,消化管的结构之一直肠极短,使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以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鸟类无膀胱,尿不能在体内储存,总是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这也可减轻体重,适于飞翔生活。
(6)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鸟类的飞翔。鸟类飞翔时,气囊除了,协助完成呼吸外,还有减轻身体密度,减少肌肉之间和内脏之间的摩擦,散发出飞翔时产生的大量热量的作用,这都有助于鸟类的飞翔生活。
(7)鸟类的心脏与哺乳类的一样,具完全分隔开的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有两条完善的血液循环路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强,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3.昆虫
(1)昆虫的种类
已知的昆虫种类超过l00万种,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昆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①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有一个咀嚼式口器、一对复眼、一对触角,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②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生有3对足、2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有翅,善于飞翔。
③腹部: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④常见的昆虫的口器: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
(3)昆虫适于陆地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具有减少水分散失的结构特征
外部具有不透水的外骨骼,内部排泄系统中马氏管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晶体,有效地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②具有减小阻力和质量的结构特点
身体旱纺锤形,体重与体表面积之比最小。
③具有足够的能量供应
昆虫的食量大,食物成分所含热量高;多为气管呼吸,并具有气囊特征,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为充分地进行有氧呼吸获取能量提供了条件。
④具有陆地和空中生活的运动器官
昆虫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足有不同的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挖掘足等多种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翅具有飞行、保护和平衡的作用。
⑤具有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的发达的感觉器官
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触觉和嗅觉器官;有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有的昆虫还具有仅能感光、不能辨认物体形状和大小的单眼及具有触觉和味觉作用的触须,如蝗虫。这都与昆虫的陆地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两栖动物
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免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异同:
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这说明狼属于肉食动物;没有犬齿的兔属于草食动物,因为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在飞行时展开,成扇形,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在空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身体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节肢动物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 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附:几种动物主要特征的比较

种类 身体 呼吸 运动 体温 其他
环节动物 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靠肌肉的交替舒张和收缩使身体蠕动 变温 卵生
节肢动物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呼吸器官为鳃或气管(蜘蛛类为肺) 靠翅或分节的足运动 变温 卵生
鱼类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靠躯体和鳍摆动游泳 变温 卵生
鸟类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协助呼吸 靠翼和足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卵生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 用肺呼吸 靠四肢运动 体温高且恒定 胎生、哺乳


免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异同:
免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的食性不同。犬齿尖锐锋利,可以用于攻击、捕食和撕裂食物,这说明狼属于肉食动物;没有犬齿的兔属于草食动物,因为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昆虫的翅和鸟类的翼在飞行时展开,成扇形,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在空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身体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易错点:
误认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


水域环境的保护:
(1)保护的紧迫性、必要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
(2)保护措施:
①保护水域环境,减少水域污染。主要是通过采取禁止向水域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措施来防止水体污染和建立完善的水体监管体系,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保护水域环境的目的。
②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其他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陆地生活的动物,首先要保证它们生活的基本环境: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使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
(1)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乱砍滥伐、破坏草坪;不要随意堆放垃圾;不要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栖息地的一部分。
(2)另外,不要乱捕滥杀野生动物,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到违法者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

雄性怀孕的海马
    海马并不是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形状古怪的小型鱼类,如图所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整个身躯像“龙”。从头部和躯干相交的直角状顶端到卷绕的尾尖,形成一条明显的骨栉状脊椎。它平时依靠卷曲的尾部缠住水藻休息,游泳时则将身子垂直地立在水中,利用背鳍的扇动做直升直降的游泳。
    海马生儿育女的方式非常特殊,是由雄海马代替雌海马怀孕和生育的。原因是雄海马尾巴前面的下部有一个袋子,叫孵卵囊,此囊是由两层褶皮接在一起构成的。袋前面有一个孔,是雌海马放卵入袋和小海马出袋的通道。每次雌海马将产出的数百枚卵通过此孔塞入雄海马的袋子后,卵胚便在袋里发育成幼海马,直到成熟出世。
    海马生活在浅海,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都有,尤以南海最多。海马的药用价值极高,与人参齐名,民间有“南方海马,北方人参”之说。


概念:
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实例:蜜蜂中有蜂上、雄蜂、工蜂

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社会行为的意义: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均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过程。例如,猎豹追捕羚羊,两者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包括体内生理活动的变化。又如象鼻虫、金龟子遇敌假死,表面上静止,而体内代谢加剧,为准备逃脱蓄积能量。
(2)动物的行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例如,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会行为等都与生存斗争有关,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物种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动物的每一行为都有生理基础,都是动物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多种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的行为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易错点:
误认为其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一定有首领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不一定具有首领。“等级社会”中常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性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狒狒等高级动物的群体中有“首领”,而在蚂蚁等低等动物中没有“首领”。后蚁只负责产卵,这是它的职能,其他事情一概不管,因此后蚁不具备 “首领”的功能。所以说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不一定具有“首领”。
研究动物的行为: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①观察法
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精确、仔细、真实、反复地观察、认真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真实性。

②实验法
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根据自已研究的需要或假设而改变某种生活条件,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行为,能发现动物行为与某种因素的相关性。

(2)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①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②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动物分类的依据: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动物分类:

动物的分类等级单位:
以马、驴、麻雀三种动物为例说明动物的分类:

由此可见,马与驴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多;马与麻雀同门不同纲,共同特征少。
昆虫的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特别提醒: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昆虫发育过程中要出现蜕皮现象。蝗虫的一生要经过5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幼虫经过5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变成成虫。


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两栖动物的生殖: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呼吸器官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易错点:
误认为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要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两栖动物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乍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因此不要简单地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而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印度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恐龙时代前已存在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联社2012年2月21日报道,印度科学家22日在伦敦皇家学会一期刊上发文,称在印度东北部原始热带雨林区发现新无腿两栖动物科,但还没有为其定义学术名称。
    
    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专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带领一支科考队历时5年,终于在印度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土壤层下挖掘出这一新无腿两栖动物科。该科两栖动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由于一直藏匿在古老的森林土壤之下,只为当地居民所知。当地村民把它们视为一种可致人死亡的微型蛇类。其形似蚯蚓,属两栖动物无足目(即“蚓螈目”)。尽管是当地性两栖动物,科学家称其与非洲大陆有着古老的联系。科学家在这一新的科下已经区分出3个门类,据称还有3个以上的类别有待细分。
发现相似题
与“将下列动物填在合适的位置。(填字母)A.家燕B.金鱼C.青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