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0日晚,伊朗东南部发生里氏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源深度约14千米),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次地震为里氏7.1级特大浅源地震。
    (1)伊朗多发地震主要是因为伊朗位于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2)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________。
    (3)玉树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震发生后,若你被困在了废墟中,此时你应该怎样自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0日晚,伊朗东南部发生里氏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材料二:2010年4月14日,我国...” 主要考查您对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划分依据: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波及范围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陆地地形类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出现时间的先后和灾因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出现时期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成因和特点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

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项目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防御 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 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 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

二、地质灾害:

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1、地震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震级与烈度
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
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3、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三、生物灾害

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类型: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1.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2.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危害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关系: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洪灾为例:

1、洪灾中的自救:

(1)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2、洪水中的救助:

(1)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2)抢救溺水人员
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等,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
(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血型,紧急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9)震中——避震: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10)震后自救与互救
①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②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③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11)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风灾:
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2)大雾:
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3)沙尘暴:
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4)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遥感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一种被称为传感器的仪器。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遥感技术系统与分类:

一、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组成。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大类。
传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

二、遥感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遥感平台的高度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遥感平台及高度 位于大气层外的卫星、宇
宙飞船等,高度大于80千米
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类飞机、飞艇、气球等,高度小于20千米

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船)、建筑物的顶部

成像
特点
比例尺最小,覆盖率最大,概括性强,具有宏观的特性;多为多波段成像 比例尺中等,画面清晰,分辨率高,可以对垂直点地物清晰成像;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比例尺最大,覆盖率最小,画面最清晰,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应用
特点
动态性好,适合对某地区
连续观察,周期性好
动态性差,适合做长周期(几个
月及更长)观察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遥感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上面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地球上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再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
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
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
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
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
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
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
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
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
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