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 主要考查您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有利形势:
(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目的: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国内,新政权还不稳固,经济恢复任务艰巨。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任务:

打破封锁,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全新外交。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具有革命性,除旧布新,打破封锁,迅速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新中国为必须“一边倒”原因: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美关系改善的经过: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避开了日本政府,对日本来说这是“越顶外交”,震撼了日本,这使日本长期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在这种形势下,有政治远见并勇于行动的田中角荣出任首相后,明智地采取了推进中日有利正常化的方针。
2、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
对过去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3、中日建交意义:
通过中日建交、中美建交可以总结归纳出各国同中国建交最重要的条件,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美上海公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于上海发表的政府公报。公报阐明了中美双方各自的立场。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公报宣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同意,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的贸易提供便利。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  

尼克松:

尼克松(1913—1994),美国第37届总统,共和党人。毕业于杜克大学法学院,1937~1942年当律师,1942~1946年在美国海军部队服役。1946年当选众议员,1950年当选参议员,1952年起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副总统,伙同艾森豪威尔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动政策。1968年下半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积极参与并当选为美国总统。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于1972年2月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长姬鹏飞和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国和日本国之间存在的不正常状态得以结束。两国政府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① 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
② 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③ 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 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 
⑤ 外交解决无望。 
2、过程: 
第一阶段:1950.10——1951.6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1951.7——1953.7。边谈边打, 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原因:
中、朝人民的英勇作战;国际援助;战争的正义性。


抗美援朝的背景: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灭亡朝鲜,吞并中国,实现其蓄谋已久的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又通过了胁迫联合国会员国随从美国侵略军侵略朝鲜的决议。接着,美国纠集了英国、法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组成侵朝的统一司令部,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扩大侵朝战争。9月15日,侵略军七万多人在仁川港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美国空军轰炸我国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10月初,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12个师赴朝参战。

朝鲜战争中,朝中军队战果:

在三年战争中,朝中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00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其他作战物资无数。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