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属什么性质?其产品用途是什么?(4分)
    (4)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 主要考查您对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官营含义:

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手工业三种形态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
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③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
④南宋:用焦炭冶铁。
3、炼钢业: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
②两汉时期: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4、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5、瓷器: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宋元代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先进的技术传播,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逐渐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棉纺织业也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出现了纺车,弹弓,织布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弓、织机等工具。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了主要的衣服原料。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了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经私营手工业营特点:

唐代前,主要从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作坊进行;明后期雇佣劳动出现;曲折发展,持续扩大。


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时期
(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3)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②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
③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发现相似题
与“(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