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二

    回答:
    (1)结合史实,指出抗战爆发以前日本还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评价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0103月考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 主要考查您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抗战的胜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
  • 抗战的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1895):

项目 内容 影响
①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④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转嫁1890年经济危机
②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2、中日甲午战争经过:
重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黄海海战(1894):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自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中日甲午战争结果:
(1)中国为败给日本:
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主要原因)
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领导者重视发展军事力量,皇室则贪图享受
(2)签订《马关条约》(1895)

4、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2)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马关条约》(1895)内容记忆方法:

方法1:用顺口溜形式:“割地台澎辽,赔款两亿高。开口有四处,设厂内税消”。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
解释:“哥哥”——谐音“割”音,指割地;
“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
“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吞并朝鲜、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朝鲜和中国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以后,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侵台碰壁后,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1885年,日本乘朝鲜甲申政变(1884年)之机,迫使清政府订立《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这年年底,日本创立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总理大臣。此后,日本政府积极扩军备战,把对中国一战作为首要目标。1892年,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正规陆军有7个师团(相当于军的编制)共12.3万人,后备兵队10万人,合计共22万余人;军舰达32艘,约6万吨。日本还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侵略战争的借口了。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也称东学道,系秘密宗教团体)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6月9日至11日,清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二千四百多人先后在朝鲜登陆,部署在汉城至公州一线。于是,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的名义派出陆战队四百人入朝,10日公然占领汉城,至16日已有五千余人进驻仁川、汉城一带。这时,东学党起义已趋平息,中朝两国为避免事态扩大,提出中、日都从朝鲜撤兵。但日本却无理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6月底驻朝日军骤增至一万五千人左右。在朝鲜局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决策集团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德、法、美各国出面“调停”。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清政府内部对甲午战争的态度:

有两种不同说法。
1.不存在和战之争。
这是史学界新近提出的观点。持此说者以夏冬为代表。
夏冬通过对帝党的主要人物翁同和后党的主要人物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帝后两党无和战之争,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从清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尽办法保住他们的统治地位”。作者指出:“李鸿章与翁同在战前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作好战、和两手准备,寄希望于通过谈判或第三国调停等和平方式解决这次危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战争手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属下的海军在朝鲜与日军接仗”,“李鸿章已在军事上指挥对日作战”;翁同“主张一战”,他的“‘以我兵能胜倭为主’的思想显然高出李鸿章一筹”。黄海之战失利至北洋舰队覆灭,李鸿章在外交上的态度是:“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翁同态度较前后退了,“只是想免遭国人唾骂而已”。据此,作者认为:“李鸿章不能算纯粹的主和派,翁同也不是始终的主战派。虽然,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至于什么时候主战,什么时候主和,就要看什么对他们最有利。”
2.有主和主战之争。
这是传统的说法。持此说者有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戚其章等。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指出:“在日本进攻、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和群众要求反抗侵略的压力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为主战、主和两派。大部分没有实权的文职官员,如翰林、御史等都积极主战。”主战的还有以“翁同为首的帝党官僚”;“主和派主要是李鸿章系统的洋务派以及恭亲王奕等当权的大官僚”。 戚其章说:“认为帝后两党之间不存在和战之争,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甲午战争中,慈禧虽曾‘传懿旨亦主战’,并‘谕不准有示弱语’云云,却不能以此就否定她的主和。同样,李鸿章作为海陆军的实际最高指挥者,在调遣军队、布置防守等方面不能说一件事没做,却不能以此证明‘北洋系的利益与民族利益就有了一致’,他‘已在比较积极地指挥全面对日作战’,于是连他的‘主和派’帽子也就可以摘掉了。”总之,“对后党是否主战的问题,也不应抓住个别事例不加分析就轻率地作出论断”。
范文澜、陈旭麓、林增平、孙孝思等均持此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辽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日俄冲突等变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
2、原因:
①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3、战争过程:
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
①人民更加贫困;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②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控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在北京设使馆区,准许外国驻兵保护 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北京至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首祸诸臣”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辛丑条约》内容记忆方法:

方法1:用顺口溜形式:“赔款划界准驻兵。禁反改部约修订;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请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
解释:
“修”—修订商约;
“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
“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
“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标志: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

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

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同日,八路军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战略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发起全面大反攻。 从8月9日到9月2日,解放区军民收复县城159座、据点747处,歼灭日伪军57962人,使各解放区基本上联成一片。到10月上旬,解放区军民在大反攻作战中,共收复城市二百余座,毙、伤、俘日伪军二十三万多人,解放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余平方千米,解放同胞一千八百七十余万,取得辉煌的战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会场布置呈“□”字形,受降席座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国民政府的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签字仪式的主持人是国民政府总参谋长萧毅肃。 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1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再由小林浅三郎呈交何应钦。 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其后,何应钦作了简短致词,受降签字仪式即告结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